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5例专业运动员心电图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区专业运动员心电图改变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1名专职心电图医师对安静状态下的运动员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我区专业运动员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54.63%.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最为多见,占47.8%,其次为左室高压(10.24%)、ST-T改变(9.27%)、小束支传导阻滞(5.8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95%)、预激综合症(1.95%)、交界性逸博(0.49%)及窦性心动过速(0.49%).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的项目是女子手球队,发生率最低的是跳水队.女运动员平均心率低于男运动员的平均心率,男女运动员最低心率分别是42次/min和45次/min,分别来自田径和跆拳道.男女最高心率分别为75次/min和78次/min,均出自游泳项目.结论:我区运动员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国内多数报道相似.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压、ST-T改变、小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被认为是运动员运动适应的结果,但需排除其它病理性疾病方可诊为运动员心脏.预激综合症、交界性逸博及窦性心动过速有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可能是不适当运动的结果,建议重点监测.男女运动员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区女运动员心率储备优于男运动员.不同耐力素质要求项目中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不同,女子手球队整体耐力素质较突出,而游泳队的耐力素质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2.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11-16
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所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一直被认为是运动员良好体能状态的重要保障,但在运动训练监控中我们发现一些运动员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现象,往往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常常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医学研究也显示,在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心脏细胞与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发生了某些失代偿性改变,引起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而且,右心房、右心室及内膜下心肌组织是运动心脏对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的敏感区域,又称易损部位。尽管目前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现象已为人所知,且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也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有关,但其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运动员心肌微损伤与运动性心脏意外的发生很难早期诊断、预测和防治。针对优秀运动员潜在心脏隐患的调研也证实优秀运动员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风险,且专项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为常见,一些运动员因此而退赛,甚至退役。运动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体能、健康以及正常训练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制约了部分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部分退役运动员留下了永久性的心律失常。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以及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开展运动性心律失常电生和分子病理的研究,规避运动场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保障运动员健康、延长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较多,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在1960年至1967年期间收集的1127名运动员心电图中有关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预激症候群和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同时报道在1974年对原有心律失常运动员中的部分人进行复查的情况。通过这一工作,使我们初步了解到上述几种心律失常在运动员中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它们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之一。180公里自行车比赛持续时间达4个多小时,对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要求极高。运动员中心律失常问题也不断发生。本文目的是了解自行车运动员心律失常与训练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运动员的心律失常现象逐年增加。据资料报道:近年来运动员的心律失常增加40%,约比20年前增加一倍。对于运动心脏的研究与讨论早在1899年Henschen 建立运动心脏以后已持续了100年,在此Henschen 在诊断运动员心脏时,发现这种具有高性能的心脏比常人的心脏大,而又有别于病理增大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运动员心脏研究现状,并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和运动性心脏猝死两大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中包括了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心脏传导系统中窦房结、房室结和浦氏纤维等三大结构的电生理与分子病理学改变,运动性猝死的七大相关心血管疾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的遗传学特征、相关基因标记以及运动性猝死早期基因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量与强度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运动员的心脏具有很高的机能水平.在运动医学领域中,近年来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运动训练导致的心律失常,已有许多报导.心电图描记在运动医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探讨运动员特有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是现代心脏病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健康人和病人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运动员中发生心律失常的,与不从事运动的健康人比较更为多见。我们在三届全运会期间对马拉松、中长跑和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在固定自行车上的最大负荷吋的测定(测定方法见本期第54页一文),在负荷过程中未发现有心律失常情况出现,皆为窦性心律。但在安静时和最大负荷后恢复过程中,在所测男女运动员中都有发生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的情况。现将n6名男女运动员的测定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报告一男运动员不适当运动致心脏损害。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 ,经停训及药物治疗 ,离队2年后复查仍有频发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心脏随身体发育而增长。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心脏器官的结构不断分化,机能不断完善,这是成年时心脏机能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基础。有关运动员心脏的研究表明: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脏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引起心脏肥大。而运动训练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心脏形态的影响如何,有关的研究较少。早年通过X光测定心脏面积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心脏面积比相同身高的同年龄者大。还有资料报道:成长中的青少年经耐力训练可以和成年人一样得到“运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河  冯凤玲 《体育学刊》2005,12(6):122-124
采用"福莱斯特心理负荷症状调查表 "对影响竞走运动员的竞赛心理因素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因素使不同性别、组别、年龄的竞走运动员参赛时的心理表现不同.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使运动员主要产生"这是我经常失败的原因"和"成绩总是不好"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是造成运动员经常失败的原因之一.认知因素和刺激因素的出现使运动员的心理表现主要为"这一情况对我无所谓",其次是"激励我去夺取优异成绩".影响成绩的因素主要为"失眠"、"情绪过于紧张"和"出师不利"、"自我感觉身体不适,竞技状态不佳".  相似文献   

12.
吴军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109-110
马凡氏综合征是运动员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运动队在选材时应严把体检关,尤其高身材运动员选材体检时应重点排查马凡氏综合征等病理性高身材。对疑似和确诊为马凡氏综合征的现役运动员应加强医务监督,进行动态医学观察和定期复查,以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训练不仅涉及到过负荷,同时必须避免大量过负荷练习与不充分恢复相结合。运动员可经历短期运动成绩下降。这一功能性过量训练在恢复后,可提高运动成绩。当训练和恢复之间平衡被破坏,可发生非功能性的过量训练(NFOR)。区分NFOR和过度训练综合症非常困难(OTS),取决于临床结果和排除诊断。诊断OTS的关键词是"延长性的不良适应",以及生物、神经生化和激素调节上的机制。普遍认为OTS症状比NFOR严重,如疲劳、成绩下降、情绪障碍。尽管目前没有单一的标志物可检测OTS,定期监测运动成绩、生理、生化、免疫和心理上的指标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发现不能够应对训练应激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对壳聚糖的研究表明.它在抗癌、预防癌细胞转移、抗辐射、吸附重金属离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被广泛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被誉为人类第六生命要素,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新型运动保健品。本就近年来壳聚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及其理论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是把双刃剑,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它的前途和命运.有利方面,首先它揭示了遗传、环境、体育锻炼和心理因素与人的成长之间关系的秘密,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其次,将加大运动员选材的准确性和训练的针对性,为人类再次挑战人体极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利方面,这种技术一旦被滥用,便成了一种"超级兴奋剂",势必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到悬崖上.在竞技体育中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是解决基因工程所带来"恐惧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how an athlete’s fatigue can be limited by using recent innovations in sports engineering. The review focuses on human locomotion, i.e. mainly fatigue during endurance sports. First, through a general definition and illustrations of means of locomotion such as running, cycling, walking/hiking or speed skating, several aspects of fatigue reduction will be presented. With regards to the mechanical stres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 contrary to ‘invitro’ experiments and, in comparison with hard shoes, soft shoes do not appear to reduce impact forces during running and (ii) too much cushioning can have side effects in terms of energy cost and thus in terms of fatigue in running and mountain biking. On the contrary, the equipment weight-that also depends on the weight repartition may have dramatic effects in terms of fatigue. Any equipment allowing bett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e.g. chainrings, klapskate) or work distribution (e.g. walking with poles) can potentially reduce an athlete’s fatigue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without this equipment. However, among elite athletes, the us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does not seem to affect fatigueper se but provid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ith similar fatigue occurrence. It appears that fatigue-related improvements caused by technical innovations only occur among sportsmen exercising for leisure.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review, recent textile innovations aimed at decreasing fatigue by the use of elastic compression stockings or at regulating temperature will be discussed. Finally, two methods designed to improve recovery after training or competition (elastic compression and electromyostimulation) will be discussed. Both these techniques are widely used by elite athletes despite relatively poor scientific evidence of their efficiency, with the exception of recovery after eccentric exercise.  相似文献   

17.
半月板损伤是很多接触性运动项目中损伤率较高的一种,这种损伤虽然不会导致结束运动生涯,但对运动训练的连续和运动寿命的延长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很难有连续性,队伍的整体配合也受到了制约,所以半月板损伤确实是运动队教训员运动员很难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武术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预防诊断与分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使常见的损伤逐渐减少见或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省6所大学73名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周期进行了调查和病因分析。结果表明:大一、大四和赛前封闭训练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多发期,发病率列前3位的运动损伤依次为:腰肌劳损、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缺乏科学性、身体机能不佳、训练水平不足、心理状况不良等因素。指出应从运动训练学方面、组织管理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贫血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在儿童少年运动员中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成年人(22.4%).此病不仅会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而且对身体有害.本文通过对儿童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和项目特点的分析,论述运动性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