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的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哲学世界,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主要是提倡教育实验、提倡整体观———整体教学与发展整体性的活动课程及知行合一、提倡理性和自由,这些方法论的观点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教育学就是以哲学和教育学的内在关联为立足点,以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来彰显教育学的本质.与其他教育学家不同的是,康德对"教育艺术"的内涵作出了奠基于判断力批判上的阐释,揭示了教育艺术中自由与强制的悖论,并最终指向天意教育中所蕴含的人的教育的终极旨归.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互融互生品质,就表明康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康德是伟大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康德那里,就教育学的性质而言,教育学是基于实践哲学的实践教育学,没有实践哲学作为根基,也就没有教育学的存在。这一实践教育学又在"理想"与"科学"之间。教育学是"理想",主要体现在康德基于人的所有向善禀赋的完全实现上,而这一实现又只能通过"类的教育"而不能通过"个别的教育",由此康德的教育学具有了一种世界主义的理想色彩。教育学是"科学",主要体现在康德对教育实验、教育方法论的强调,以及对机械的教育学说的批判当中。不过,康德的整全的"人性观"又使得他的"科学"不是严格的"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性主义思想,为欧洲教育中发展理性思维,建立理性主义的社会观,教育观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了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那笃尔普等人的教育思想理论的形成,康德主义影响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思想,是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过渡,现当代西欧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是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代表,使教育科学深入到对人的思维过程和道德形成过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水平,但作为一种化现象,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并未解决对普遍人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大众化。杨贤江与各种教育思潮展开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持《学生杂志》等刊物,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推动广大青年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撰写《教育学ABC》和《新教育学大纲》等教育学著作,积极向青年宣传唯物史观;译介苏俄教育学著作,为先进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提供了途径。通过研究杨贤江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德国近代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西方大教育学讲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母校柯尼斯堡大学多次主讲教育学,并通过大学讲座来阐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对西方大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笔者多年留学海外所收集到的重要史料,并主要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近代德国教育改革及大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考察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关情况及其影响,以期为我国西方教育史及教育学史的研究提供若干有益的素材,并藉以促进我国学界对西方近代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及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4,(28):60-61
康德《论教育学》于1803年问世,至今已整整200余年了。1776~1787年间,康德在其执教的柯尼斯堡大学开设的教育学讲座中先后四次主讲教育学,在康德逝世的前一年,他的学生林克整理了康德讲课的笔记,以《康德论教育学》的名称出版。 《论教育学》之前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在1925年由教育学家瞿菊农先生翻译,并收入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中的《师范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另一个则是2001年台湾学者贾馥茗等人的合译本。相对以前两个依据英文版的转译本,这里推荐的译本是译者从德文版直接译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王国维坚持哲学是一般方法论原理,认为哲学是教育学之母,研究教育的人一定要懂哲学。他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渊源,其重要哲学基础是德国理性哲学家康德的知、情、意三分论,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及古希腊圣贤的“德福合一”论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王国维的教育哲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他早年热衷于西方哲学研究,对“可爱”的形而上学(指康德、叔本华等人哲学)与“可信”的实在论(指洛克、休谟、斯宾塞等人哲学)曾一度产生困惑,深感“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但是,当他借助这些西学理论去审察和反思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急剧增变时,却获得意外的成功。他认为,当时中国学术在外在的功利价值腐蚀下越来越失去其内在的独立精神,而失去独立精神的学术必将对现实社会和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为此,他大力主张学术独立,认为即使是最有用的教育学也不能缺少最无…  相似文献   

11.
康德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整个人类思想诸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他对欧洲问题的思考却较少被人提及。本文就阐述康德的“欧洲观念”来挖掘他对于联邦主义思想的贡献,以追溯“欧洲一体化”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江峰 《学科教育》2014,(2):3-12
教育惩罚的争议性问题可概括为两组:一是教育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正当性和适用性问题。后者在实践上更受关注,但前者在理论上是更为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康德教育学中有对这两组问题的一整套回答,并且其中还蕴含了一个对教育学而言是意义更为重大的儿童心灵学说。这一学说蕴含在康德对教育惩罚施加了什么痛苦、这种痛苦何以能使人向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但随着哲学心理学逐渐为科学心理学所取代,康德教育学中的儿童心灵学说及其遗留问题,今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整个人类思想诸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他对欧洲问题的思考却较少被人提及.本文就阐述康德的“欧洲观念“来挖掘他对于联邦主义思想的贡献,以追溯“欧洲一体化“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哲学史界在对康德前批判时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一时期康德“哲学上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的世界观具有明显的辩证法因素”,这是“不同于后来批判时期的思想特点”;甚至有的同志认为,“《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可以认为是康德最好的作品,不论从科学的成就而言,还是从哲学观点而言。”这些论述的实质,就是认为康德前批判时期的思想高于批判时期。 然而,在我们看来,上述观点是缺乏足够的根据和说服力的。实际上,康德最大的贡献,是他在批判哲学中提供的。他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那样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后  相似文献   

15.
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是德国近代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母校柯尼斯堡大学多次主讲教育学,并通过大学讲座来阐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对西方大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笔者多年留学海外所收集到的重要史料,并主要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近代德国教育改革及大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考察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关情况及其影响,以期为我国西方教育史及教育学史的研究提供若干有益的素材,并藉以促进我国学界对西方近代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及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近现代几乎所有的学术思想都可在他的思想中找到源头。其教育思想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人,从学前公共教育方面主张早期良好的教育,到普通教育主张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再到高等教育主张培养通晓“理念世界”的哲学家,他还是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的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更是为世人所推崇,本文就其教育思想及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秉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既在教育学教学论专业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卓有建树,也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既有实践方面的,也有理论方面的。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在语文教育的众多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有小学识字教学思想、阅读教学思想和师范院校的语文学科教育思想三个方面。他在研究语文教育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务实、客观和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康德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人的种属特征、性格气质、生活习俗等视域考察了18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在孟德斯鸠"人从属于自然和气候"的思想基础上建构起他的地域美学思想。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是他重视审美经验的前批判期美学向重视理性分析的批判期美学的过渡,也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在《自然地理学》中阐释的受地理环境决定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鉴赏的偏离"、鉴赏是"对普遍使感官满意的判断"的思想、山区气候和乡愁悲剧的关系等,为他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实践经验的基础,而《自然地理学》也因此成为康德建构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原国芳终生致力于全人教育实践,其思想丰富、深邃.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柏拉图、康德、卢梭、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裴斯泰洛齐顶礼膜拜,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亦对其影响至深.在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质.  相似文献   

20.
有关教育的理论自古有之,但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学科似乎产生于德国,启蒙主义教育学家特拉普(E.C.Trapp)在18世纪80年代就开始构建教育学理论,哲学家康德、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此后,德国的教育学理论大家不断涌现,赫尔巴特、狄尔泰、福禄贝尔等都是享誉国际的教育学大师,也是中国教育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20世纪初以来,我们对德国的教育学大师与著作越来越有陌生之感,即使在教育研究圈内,也很难听到德国教育学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