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人才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相同的选人、用人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如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科学人才标准的提出,实现了人才标准上的与时俱进,是新时期科学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
讲故事的人     
书看到一半,门开了,一个小脑袋探进来“燕子阿姨,你还在看书啊?”“嗯。”“你不是说要给我讲‘小熊不挑食’的故事吗?”“哦,你先不要吵我好不好,等我看完了就给你讲!”隔了不  相似文献   

3.
相来相去     
这年头,有“资深教授”、“资深记者”、“资深领导”,甚至还有“资深博客”、“资深美女”,什么都讲究个资历,以上的这些称谓自己都还靠不上谱,但如果要排“资深相亲女”,咱算一个。虽然年纪不老,相亲的历史却堪称悠久。从22岁那年被老妈强行拖去第一次相亲,迄今已有不少年头,  相似文献   

4.
做正确的事     
超市里,一位父亲要求儿子把他们刚刚用过的购物手推车推回去。儿子反对说:“不要吧,爸爸!这里到处都是手推车,别人都不把它们推回去。所以,超市雇人负责收回它们。”父子俩争论了几分钟,妈妈插进来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我们走吧。”  相似文献   

5.
高级工程师的考评对开发人才、振兴科技无疑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在国家文件中对考评工作只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没有明确考核原则、考核项目和考核方法,因此,近两、三年的实践已经客观形成考评高级工程师的“公式”——高级工程师=资历 外语。这就可能出现一种倾向:对资历高的人来说,在获得工程师技术职称后,主要精力将从业务工作转向攻读外语,而不是多干实事、再立新功;对资历浅的人来说,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必须耐心“熬”,年头不到,不论水平多高,贡献多大,考评高级工程师都同自己无缘。这种局面形成后,不仅对开发人才、振兴科技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而且连日常工作的安排都将产生一定困难。比如,一些年头“熬”够而实际技术能力不强的工程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后,在安排工作时就增加了一个复杂因素:如果把技术难度大的工程项目下达给他负责,他可能胜任不了;如果让能够胜任的工程师负责,他则在工程师指导之下工作,这个矛盾完全是因为高级工程师的名不符实造成的。这种情形促使我们必须尽早地制定出考评高级工程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耕 《百科知识》2006,(1S):5-6
鸡年将去,狗年即来。鸡和狗“不是冤家不聚首”,二者总是连在一块,什么“鸡犬升天”、“犬吠鸡鸣”、“鸡鸣狗盗”、“鸡零狗碎”。它们虽是一鸟一兽,但都与人类长期共存,依依相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妙审窃贼     
韩玉乐 《知识窗》2007,(1):32-32,9
“摩恩探长一上班,手下的警员告诉他:“刚才珠宝店的防盗警报器响了,我们赶过去,抓到了3个嫌疑犯,根据现场勘察,其中有一个是盗窃犯。可是其中两个人都不承认是盗贼。”探长问:“那么还有一个人呢?”警员说:“他是个哑巴,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讲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得知,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黑与白都不是一种颜色:前者的组成里没有任何一种颜色,而后者是各种颜色的等量混合。我觉得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令人满意。如果黑与白都不是颜色,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学术创新的"四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学术应用与开发研究学术的本质特征是追求真知灼见,探索未知之根;它的生命力是在揭示人类社会生活与自然界的奥秘中开拓创新;它的显著特点是“独树一帜”。作为学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和新的构建创新以及处于未表达状态的创新,都必须坚持以学力为准、求实为径、独创为尊、成果为赢、致用为金的学术价值观。切忌以名人、职称、学位、资历、地域的“等级差”论文品。由于社会商业化、功利化的驱动,学术研究出现了异化现象。“泡沫学术”和“学术腐败”的倾向,近些年有滋生蔓延之势,加之,书斋气的“学究”式纯学术研究的思维定势影…  相似文献   

10.
时说新语     
《知识窗》2010,(10):57-57
在海边不要讲笑话,会引起“海笑”的。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么叫做依赖。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1.
龙卿志 《西藏科技》2011,(11):18-21
目的探讨西藏高校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n Scale,SES)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藏大学等西藏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西藏高校青年教师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12,p〉0.05);2、在年龄方面,26~30岁的青年教师自尊相对其他年龄组较低,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F=60.31,p〈0.05);3、在民族方面,藏族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34.45,p〈0.05),5、在学历方面,随着学历的升高,自尊水平也在不断的升高,大专学历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6、在职称方面,教员职称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较其他职称的青年教师较高,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24.12,p〈0.05)。结论西藏高校青年教师自尊趋于正常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一般,需要对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诚实是一个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不惟科学家,所有人都应当诚实;任何形式的撒谎都是可鄙的,都应受到道德上的责备。孔子阐述伦理道德的经典之作《论语》中讲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若是不诚实守信,就不知道他如何立身处世了。基督教的《圣经》是西方世界道德的基础,其中也把撒谎列在十诫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付明松,研究生学历,经济师职称,原老河口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干部,曾担任老河口市化学工业局团总支书、党委干事、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营销经理等职务,于1996年自筹资金组建民营企业“老河口华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任总经理(法人代表)至今。1997年荣获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国家一等奖,2005年荣获襄阳市“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奖”、  相似文献   

14.
对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人口统计学因素和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编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心理学量表法对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收入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编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且女性高于男性,年轻和年老编辑高于中年编辑,正高职称编辑高于其他职称编辑,大专及以下学历编辑低于其他学历编辑,一定范围内收入高编辑高于收入低编辑,已婚并家庭生活和谐的编辑高于已婚并家庭生活不和谐或者单身、离异的编辑。针对编辑开展幸福教育,提升编辑主观幸福感水平,对期刊创造经济效益和促进期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毫无疑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当今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一流技术,谁就能称雄天下;而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但是,究竟怎么样才算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和单位所需要的,却是一个模糊的难解问题,也正因此,社会上流行着简单地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身份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存在着以年龄来决定是否为可用人才的观念。 就业市场上的年龄限制可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年龄太小,会被认为不成熟,缺乏经验,“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不能委以重任的,这还可以等待,但如果被认为是年龄偏  相似文献   

16.
不要视而不见王玉武发明,有大有小。高精尖的项目不是每个人都能搞的,可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来说,任何人都可以搞发明。但发明什么,以什么为题,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这是人的习惯思维所造成的。镐头、锄头、镰刀是农业生产中的常用工具,是丢不得的重要生产资料,但就其...  相似文献   

17.
取得中国原子弹、氢弹“两弹”技术突破的科学家队伍,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中国科技界精英。其中,有一位资历不是最老、名气不是很大,但能够凝聚大家智慧、被钱三强称为“有本事”的核心人物,他就是朱光亚。他善于将重大科技任务分解细化,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围绕共同目标开展研究;善于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的知识型员工有不同的“业务成就”“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和“个人成长”激励因素偏好,并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特征知识型员工激励偏好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再一次呼吁外语考试不要搞“一刀切”,建议高考、考研和传统型人才职称晋升、中医医师资格等不要硬性规定外语考试,允许自由选择外语或古汉语作为考试科目。这个想法不仅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并且是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国家人事部已提出.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等职称晋升,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才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才群体的结构优化是通过研究人才的学历、年龄、职称、知识、组织等结构的组合是否优化加以衡量的,是通过人才的稳定和流动实现的。笔者就如何实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才群体结构达到优化,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