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语教学中开展辐射阅读,可以为研究性阅读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比阅读,加深研究性阅读的技巧;注重激情阅读,为研究性阅读创设好的氛围;通过联想,巩固研究性阅读的质量;交流体会,提高研究性阅读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识是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成败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具有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意识、民主平等的教学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识。树立正确的意识对于当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纠正对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错误认识,深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阅读活动已日渐广泛.了解研究性阅读的分类,可以使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活动开展更容易着手,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探究能力等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其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才会有所提高,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意识也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研究性阅读教学不同一般的阅读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创造性的教学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研究性延伸阅读为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独立发现、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人文素质。研究性延伸阅读以课内的知识为基准点,广泛收集课外的可比资料,经比较性阅读或专题性阅读,进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主张教学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积极开展课外专题性研究与阅读;并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个性化,倡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深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虽然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性课题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还要处理好一些观念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的教师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跟以前所提的理论要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是一回事。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社会,除了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外,还有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性学习二之间有共同之处,但并非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小学语研究性阅读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确立阅读目标;初谈感知;提出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切磋分析,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开展研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 ,什么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许多语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操作 ,或者行之效果不佳 ,甚至完全变样。为此 ,本人根据平时指导语文教师开展研究性阅读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一、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与学科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学科教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空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向敏 《安徽教育》2013,(3):37-37
<正>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进语文学习,指导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始端,是提出问题、提出观点、寻找依据,从而得出结论、形成结果的源流与根本。语文研究性阅读可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尊重其个性体验,加强学生自主权。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在于: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高等代数教学中,可借助揭示课题、利用知识迁移、开展数学阅读、抓住质疑环节等可行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包括扩大词汇量,并学会猜测词义和语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3.
14.
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通过在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起语篇的整体体裁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所在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接受了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和主旨,正确回答主观的观点题和推断题,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5.
邱艳春 《海外英语》2012,(18):23-24,26
基于某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一项问卷调查,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阅读时间无保障、阅读资料无计划、阅读方法无所谓,建议教师要转变教学导向,通过阅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或技巧训练;推荐学生在线阅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做到阅读是提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英语交际能力是新时代英语教学的核心话题,如何通过提高英语教学手段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教师的主攻方向。让学生课上作新闻报告,并且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是改革高年级阅读课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策略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策略教学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阅读策略包括审美策略、批判质疑策略、形象思维策略,改善阅读策略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进  曾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08-110,114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营造感恩意识教育环境,强化感恩心理引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适合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也适合高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师范生未来职业特点。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教育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树立学生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a multi-dimensional process that includes the reader, the text,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reading. Most research and theories of comprehension are based primarily on research conducted with monolingual English speakers (L1).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ESL) speakers.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L1 speakers and ESL speakers in the seventh grade wer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role of some relevant processes, including word reading, word reading fluenc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orking memory, and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awareness were assessed. Within this sample, three groups were examined: (1) children with poor comprehension (PC) in the absence of word reading difficulties (2) children with poor word reading and poor comprehension (poor readers, PR) (3) and children with both good word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good comprehenders, GC).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variet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such as working memory and phonological, syntactic, and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re important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ompromised in poor comprehenders. The GC group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PC group on all of the cognitive measures, indicating that comprehension depends on a variety of phonological, memory and linguistic processes and that adequate word recognition skill are important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prevalence of the ESL and L1 students was similar across the three reading groups. The ESL and L1 students demonstrated similar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at the skills underly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e similar in the ESL and L1 studen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ESL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word rea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that are as strong as those of their L1 p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