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是大学通过其文化构建所折射出的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意志。塑造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逻辑起点集中表现为大学所肩负的文化传承、生产与原创使命。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着多种先进文化 ,其文化品格主要由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构成。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塑造需要坚持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 ,弘扬人文教育传统 ,重视“全人教育” ,尊重大学基本的学术权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3.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构建回归文化本质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之实践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校园建设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其关键问题在于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就是说,大学的文化校园应具有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功能。循此思路,本文进一步指出了应该以大学精神、人文精神、生存方式、以人为本等四个方面作为具体的实践路向,深化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建设文化校园。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大学要自觉做好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塑造大学文化之魂、之形、之翼,通过大学精神、大学景观及大学制度三者的良性互动,整体建构新时代的大学文化,让大学真正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需要知识创新。大学是知识传承、创新与应用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面对知识创新的社会要求时,大学需要重新回到其文化立场来审视创新力的来源。文化与知识相关,但与知识不同,其本质乃是属人的,与人的创造力、心灵自由与教养相关,并积淀和承载着人类在传统中的那些共通性的价值。当文化培养的是健全人格和良好教养,指向人的心灵自由与开放性的假想与猜想时,文化就能内生出创新力。当前中国大学在各种制度化困境和精神困境中缺少创新力,大学鲜有创新。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大学应该回到其文化本性,建设文化大学,以育人为核心,以开发学生潜能、培育自由心灵和健全人格为基本目标,提高文化创新力,完成大学自身特殊的社会使命与责任。要建设文化大学,大学需要不断实现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重视文化传承与通识教育,回到哲学引领和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通过产学研结合,以育人为主提升创新力,把握向文化型大学转变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大学精神的弘扬、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大学应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引领效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依托、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契机,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入实现文化育人的具体过程之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从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向现代的理性文化模式的转变,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窥镜,在文化模式变迁的过程中,发生了从传统意义的大学文化向现代意义的大学文化之变革,其转变机制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由自觉的超越。实现大学文化之变革的途径有三:主体精神的弘扬;理性精神的裁度;人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史宁 《山东教育科研》2009,(9):50-51,57
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从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向现代的理性文化模式的转变,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窥镜,在文化模式变迁的过程中,发生了从传统意义的大学文化向现代意义的大学文化之变革,其转变机制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由自觉的超越。实现大学文化之变革的途径有三:主体精神的弘扬;理性精神的裁度;人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面对未来社会与文化转型的挑战,大学必须以培养健全的公民精神为目标,大力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把普通教育、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来衡量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是当前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弘扬大学精神,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精神品质;发挥特有优势,坚持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统一;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彰显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是中国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包含的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大学精神的要求为指导,营造适于大学精神传承与发扬的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加强人文课程尤其是校史、专业科技发展史等课程建设,繁荣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文化:大众文化扬弃与人文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受到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存在着重视感官娱乐、忽视审美趣味,重视商家赞助、忽视学生参与,重视复制模仿、缺少意义追寻等问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为重要使命,并以传承弘扬大学精神和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为着力点,同时提出了校园文化传承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诠释了一所大学的个性,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物质文化的全面渗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认同缺乏影响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文精神的传承为着力点,以人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信仰和精神的内化和升华为重要使命,激发大学师生追求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不是锻造"工具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人学视域下,大学素质教育的旨趣在于养成文化自觉、塑造大学生类主体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回归教育本体性功能,通融科学与人文、构筑大学共同体和培育丰富大学精神等。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淡薄,学风浮躁,学术腐败问题严重,有必要重塑崇尚学术自由与独立的大学精神,而传统师道的回归和弘扬有助于增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自律,从而建构高校学习型教师团体和知识分子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文化使命和精神气质,广东高校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上逐渐凸显了开放性、地域性、科学性等特点。肇庆学院作为广东省的一所地方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弘扬地域优秀文化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造大学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这些措施也存在宏观与微观上的不足,肇庆学院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学科建设、助力文化产业建设和加强与教育NGO合作上仍需做出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8.
传承创新大学文化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弘扬和创新大学精神,丰富拓展课程文化、专业文化,繁荣发展校园创业文化,搭建服务引领社会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9.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在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激励、指导和规范大学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的独特气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已对大的学问所体现的德育功能作了精辟的总结。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与发展,我国当代大学所凝结的科学、民主、爱国、自由和创造精神,已经成为大学德育的优质土壤。在大学精神的滋润下,高校德育之根可以扎得更深,德育之树可以长得更茂。因此,立足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创新德育思路和方法,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主要由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构成。当前我国大学的文化品格亟待提高,塑造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需要坚持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弘扬人文教育传统,重视“全人教育”,尊重大学基本的学术权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