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围绕课标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悟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韵学习方式。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围绕课标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悟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把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提出,并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这是以往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可见《语课标》对合作学习是多么重视。合作学习既是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又是学生学习其它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与…  相似文献   

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在新课程实验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我接手了这个一年级班,开始设想在我的课堂中能组织经常性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事实上要使小组合作达到“快乐手牵手,一起向前走”,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下面就我自己的实施过程谈一点粗略的想法:【事件背景】班级:一年级9班人数:40人教学时间:开学第5周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过程设计】为了让学生感知“面在体上”,我准备了一些立体…  相似文献   

5.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提倡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此,两年多来我有意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拓展学习”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明伟  郑林 《山东教育》2002,(25):36-36
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形式。而素质教育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一堂课只有短短40分钟,在人数多达几十人的班级里,要实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为主体的目标实在困难,在小班教学尚未普及的今天,怎样才能使学生人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合作学习教学的初步探讨。一、成立学习小组、形成组织核…  相似文献   

7.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被人管理变为主动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新型管理模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笔者觉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应倡导这一理念。在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提倡学生自主参与竞选,实施自我管理机制,以生为本,自主管理,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工作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确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放手让学生走出本,走进生活,去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但是,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本,他们能走多远?走进生活不会蒙头转向吗?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校园革命”,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斟酌再三,我决定以人教皈语第八册《鲸》这篇说明的教学,来尝试一下“放手”的滋味。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学习,被《课标》定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究其原因,一是“时兴”,不用这种形式,不算一堂好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凸现;不用这种形式,课堂如死水,风急波不兴。二是“时宜”,采用这种形式的确凑效,难题出现时,学生交流一下,讨论一番,问题就解决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问题解决。持“时兴”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一躯美丽的外壳,持“时宜”观点的人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问题解决”的工具。比较而言,后者为数不少,几乎成了教师的共识。举凡“问题解…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常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硬性制度要求学生。我认为利用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进行班级管理,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一、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与目的在班级管理中,系统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课标》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合作与探究,培养和提升学生合作交往及科学探究能力。随着课堂改革的深人,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并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互助、讨论交流、主动发展的教学机制。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为了使“合作探究学习”机制高效运作,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 )合理分组,动态管理   把班级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教学形式。科学搭配、合理分组是搞好“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熊辅弼 《时代教育》2007,(8Z):118-118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语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教育》2011,(7):70-71
时下,耳边不时传来“现在学生越来越难管,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了”。随着单亲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针对中学生现状。我在班级管理上实行了“四人小组制”.这种“分而化之、合而为之”既合作又竞争的班级管理方式,使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班风学风有了彻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刘敏 《中小学电教》2011,(12):139-139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合作的好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互助成长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 ,彻底地改变班级授课制下个体间的孤独学习 ,使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 ,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主体性 ,而备受师生青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 ,以何种方式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最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呢 ?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指定组合式即由教师指定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的方式 :指定人数通常 4—6人 ,其分配方式一般是 1∶2∶1,就是优等生 1— 2人 ,中等生 2— 4人 ,学困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家庭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也一直认为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之一,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家庭作业的设置和检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所教的班级中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业,让人头疼不已,从学年初一直“战争”到学年末,胜利依旧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 ,十几年来 ,我运用量化管理的方法管理班级 ,使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下面就我的班级管理 ,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一、认真学习 ,规范行为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学期初 ,首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 ,深刻领会规则中的具体内容。其次还要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谈感想和体会。通过学习 ,同学们提高了认识 ,解决了学生在初中“做什么”的问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我制定出了《班级管理细则》 ,即所谓班规。班规的制定要…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虚当严格要求,但严必有“格”。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就是制度,即建立健全必要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否则,遇到问题班主任说了算,会出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学生难以适从,影响班级管理。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结合《中学生守则》讨论并制订了《班级公约》《操行等第量化考评制度》《班委会工作制度》《班级奖学金制度》等十多个规章制度,把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从思想品德、学习、体育、劳动等方面落实为具体、明确的细则。在建立规章制度后,我们注意抓遵章守纪教育,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