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单调、枯燥。而动手操作正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下面我谈几点认识:一、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大或越小,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  相似文献   

2.
辜子琴 《四川教育》2002,(10):34-3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乐园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在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相似文献   

3.
假扮游戏的出现、发展到成熟伴随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需要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作用的起点是假扮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欺骗是涉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维持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行为。以往,儿童欺骗行为通常作为儿童社会道德发展的一个指标:在心理研究中,欺骗行为是作为探测儿童是否获得心理理论的一个范式。整合心理理论与道德认知两方面的研究,考察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儿童合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合作认知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合作认知,简而言之就是对合作的认识,它包括个体对合作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规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人们日趋意识到它并不只是一个智力问题,而是一个与儿童周围的环境和人息息相关的过程,社会化理论更是将认知看作合作的过程。怎样理解这种合作呢?本从社会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对于合作的新认识,以此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为合作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绘画不仅是儿童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而且还是儿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儿童绘画具有认知性.认知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儿童绘画认知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忽略到重视的过程。在这些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欣 《早期教育》2001,(13):9-10
自然游戏群体有助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实验证明,在混合年龄的活动中,儿童间的相互作用能促成各自认识上的提高:年龄小的,能力低的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年龄大的、能力强的儿童,学习并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当彼此的认识出现差异时,就会引起认知冲突,寻求解决冲突途径的过程就是导致智力结构改变的过程。并且,年长儿童常常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当教育和纠正错误的角色,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清楚地解释有关规则、道理等,更牢固地掌握技能技巧。外在的社会生活知识,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和游戏,在和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转化为儿童内在的经验,促进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文教资料》2009,(8):130-132
儿童认知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与其社会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社会性发展又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儿童习得母语——也就是第一语言的速度和成功程度是令人吃惊的,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很快掌握母语。儿童只需大量的语言输入就能在经历不同的语言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一个创遗性的发展过程。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却不同.在习得的动机,语言环境的刺激因素及认知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异,导致第一语言的习得要比第二语言的顺质畅的多。  相似文献   

11.
曹蕾 《江苏教育》2022,(82):17-18
教师发展,从职业到专业再到事业,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增值的过程。对教师发展的评价,从他评到自评,再到不需要评,其变化过程就是在增值,在增加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评价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2.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儿童的心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心理学中,以往对儿童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上。但是,婴儿自出生后,除接触周围的自然物外,还会接触到社会环境,接触到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因此,儿童的认知除了自然认知外,还有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对人)的认知,即社会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认知比自然认知更为重要。社会认知和自然认知在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不少差异。社会认知日益受到研究儿童心理的学者们的重视。当前有一个课题已成为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那就是儿童的心理理论,即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一、什么是儿童的心理理论人…  相似文献   

14.
许萍 《学前教育》2007,(3):40-42
心理学里,心理理论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研究社会认知有两个角度——“认知的角度”和“儿童社会化的角度”。心理理论能力的获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也是儿童社会北的基础。所以.根据社会认知的领域观.心理理论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领域之一。这种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发展与儿童的道德、杜会性及交流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耗散结构论运用于人脑的认知过程,使大脑思维系统充分开放,由远离平衡状态逐步变为平衡状态,由无序变为有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广磊 《教师》2012,(18):32-32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高中政治学科的问题情境,旨在营建略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问题,使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与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唤醒学生解开谜底的欲望,通过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存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内驱力,以期求得新一轮的认知平衡与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陈英和在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中,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在这里所用的认知等同于皮亚杰理论中的思维)发展观可谓独树一帜,对世界各国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描述儿童...  相似文献   

18.
儿童认知策略是指儿童在其认知过程中,对认知行为有控制作用的、指向认知目标的心理过程.即是儿童用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教会儿童使用认知策略对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及在创新教育和学会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许多变化,重视“问题情境”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以情境为载体,以探索、交流和建构为手段,通过揭示事物间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从而理解和生成数学知识,掌握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