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第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第12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比赛的开始时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各队进球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比赛的开始时段是进球的低谷,76~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3.
1、进球数量特征 本届南非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共射进145个进球(含2个乌龙球和2个加时赛进球),场均进球2.26个;上届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共射进147个进球(含5个乌龙球和3个加时赛进球),场均进球2.29个;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共射进161个进球,场均进球2.51个;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共射进171个进球,场均进球2.67个。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进球数为最近四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总数最少的一届。  相似文献   

4.
采用录像观察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08牟欧洲杯足球赛的进球得分时段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比赛进球具有时间段规律,即比赛上半时段进球较少,上半时段的前15min是进球得分的最少时期;进球得分主要出现在比赛的下半时段,而76min-90min是进球得分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的射门和进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进球主要区域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以脚射为主,而抢点脚射得分最多;由中路发动进攻是进球主要进攻形式;比赛的最后60min-75min是进球的高峰,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6.
对2006年第18届世界杯32支球队小组赛48场比赛的117个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小组赛阶段进球具有以下特征:场均进球与上届基本持平,各队伍实力较为平均;进球最佳区域集中在罚球区及罚球弧顶;进球时间的最高峰出现在比赛的最后15min,并且已经超过了上届世界杯同时段的进球数;进球方式仍以脚射为主;进球队员仍以前锋队员最多,进球得分前的最后一次传球以接控传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3届欧洲杯最佳射手的进球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进球的共性规律,最后得出:最佳射手均来自于参加决赛的球队,都是前锋队员,具备助攻能力;最佳射手必须保持较高的场均进球率,至少具备两场比赛进球的能力.在单场进球方面,都具备一场进2球的能力.在比赛上,都有进领先球的能力,保证比赛的胜利;最佳射手进球的区域都主要来自于大禁区中路,都具备上下半场进球的能力,而且下半场的进球要多于上半场;进球的防守状态主要是无干扰和弱干扰.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中超联赛进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录像观察记录、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对2007年中超联赛30轮共210场比赛进球的时段、配合方式、进球区域、进球途径以及队员位置分布等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边路进攻是比赛中最常用及最致命的进攻配合形式;比赛开场15min内进球最少,下半时75min至90min是进球的最高峰;抢点直接脚射和头顶球的射门数量最多且效果最佳;前锋进球最多是各队攻城拔寨的"突击手".  相似文献   

9.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39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中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是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定位球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3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前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边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2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1.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特点上∶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中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从开始进攻到进球,参与人数越少,传球次数越少,持续时间越短,造成的进球数所占总进球数比率越大;进球射门方式以两次触球以内的脚射为主。在空间特点上:前场是进攻主要的发动区域,造成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147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比赛75~90min是射门进球高峰期;射门进球最佳区域是罚球区内球门区线附近;进球射门以右脚射门为主;直接射门是主要射门方式;进球以高球居多;传身后是有效的进攻手段,定位球的作用日益突出;前锋队员进球最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进球的主要区域在罚球区内;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前60min进球比较平均,76-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期;进球的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对2006年世界杯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进球的主要区域在罚球区内;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前60min进球比较平均,76~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期;进球的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147个进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中,平均场进球2.30个;下半场的进球略高于上半场,进球的主要区域是罚球区内;进球的进攻形式主要是以定位球进攻为主;进球的方式以脚射进球为主,抢点直接脚射是主要得分方式;进球前的传球次数主要以5次(包含5次)以下为主;前锋是主要的得分位置,后卫的进球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闫静 《安徽体育科技》2021,(1):49-51,5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第8届世界杯女足冠军队美国队7场比赛的26个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美国队的进球主要集中于前锋拉皮诺埃和摩根2人;小组赛的场均进球要高于淘汰赛阶段的场均进球;进球主要集中于上半场开始阶段和下半场阶段,下半场阶段进球较均匀;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正对球门的大禁区;美国队头顶球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抢射、突射、调整射门体现了当今比赛的主要射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4届欧洲杯的进球数趋于稳定;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进球数下半场多于上半场,90min比赛的最后15min为进球数最多的时段,进球总体趋势呈波浪型递增形态;进球以直接脚射方式为主,头顶球进球比例较上届比赛有大幅度提高;前锋进球最多,中场其次,后卫最少;前场中路和前场边路传球是助攻的最优方式,进球前获得球权的主要手段为抢断,而任意球进攻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利用防守失误得分是不可忽略的得分手段;经过10次以下传球后的进球数占到总进球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共147个进球(淘汰赛中打平后互罚点球的进球不计),分别从进球时间、进球区域、进球前主要进攻方式3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进球为切入点,探讨进球前的有效进攻方式。结果显示,在比赛临近结束的15min为进球的最高峰;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的2、3区,其次为罚球区外的6、7区;主要进攻方式为运动战的边路传中战术,其次为中路直传空当战术;定位球战术中的前场任意球配合也是破门得分的有效进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