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璐 《传媒》2016,(23):54-56
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针对手机用户的一款社交APP,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对微信公众号的品牌营销是目前业内讨论的热点."订阅号"和"服务号"将微信的传播方式从人际传播领域扩展到群体传播领域,由点对点的传播变身为点对面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服务号"主要是企业推广服务的平台,"订阅号"主要针对个人,成为草根意见领袖展现自我的自媒体舞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播方式的演进,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流的传播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深受青年学生们的喜爱,逐渐成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今高校最主流的传播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逐渐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微信订阅号在高校宣传、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为例,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应如何明确定位与构建板块,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媒体融合时代,媒介的边界逐步消失。企业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上线与发展,使企业拥有了低门槛的"自媒体"利器。在微信公众平台强关系的传播社群里,企业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对碎片化信息进行重组、再造、传播,发挥企业微信订阅号的媒介功能,满足多重诉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集视频、语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新媒体微信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媒介力量,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也是一种时尚和流行。本文主要从运营方式和传播效果两方面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吉林省乡村文化传播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吉林乡村文化传播做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在传播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秦华 《新闻通讯》2013,(7):62-6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理念的更新,新闻传播已步入新媒体时代。面对媒体新格局,报纸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成为业界广泛探讨的话题,而良好的版面视觉呈现在报纸积极应对新媒体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版面创新是应对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的传播方式。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的逐渐普及,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方式大行其道,它们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终端,以极其简单的操作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实时互动。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革命性地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唤醒了一个社交媒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腾讯微信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累积了6亿全球活跃用户,无疑是这一轮激烈角逐的最大胜利者。从传播方式来看,微信的成功在于它对"熟人社交"这一传播领域的敏锐切入并以微信朋友圈为基础发展出粘性极强的网络社区。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这一网络社区并分析其关系链特征和用户行为,认为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优势来自基于强关系链的小众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信应用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革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微信的聚合作用不断滋生出新的新闻传播环境.本文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特点和传播方式,利用实际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新闻传播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传媒技术的改善,加强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在当前网络传播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的突起,在传媒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使纸质媒体的发展遭遇挑战。本文主要对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策略,充分调动纸质媒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牛腊梅 《东南传播》2016,(10):112-114
时尚传播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传播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时尚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时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为了考察我国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献综述研究将主要从时尚传播经典理论研究、微信及公众平台研究、新媒体时尚传播相关研究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微信是人们目前使用的一款主流社交软件,涵盖了即时通讯、朋友圈、订阅号、线上支付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微信中的聊天头像、表情包,订阅号和朋友圈中存在大量的视觉传播内容,是"读图时代"人们所依赖的重要媒体。本文对这些视觉传播内容的类型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在视觉传播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呼唤报网融合。我们必须转变传播理念,掌握新的传播技术;转变传播方式,即由单一纸质载体传播转变为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载体、多渠道传播。转变生产流程,由过去纸质媒体的传统采编流程变成一次生产,经过精编细编,实现多介质、多层次发布;实施"报网一体"的运作模式,即网络实时发布、手机滚动发布、报纸精华发布,搭建报纸、手机、网络多媒体共生互补的全媒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邓晓斌 《青年记者》2017,(29):117-1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在内的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出现,承担传播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个性服务的重要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巨大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大众传播属性,近年来高校开设、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发布、师生互动、扩散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信是集各种类型的传播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方式,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以及传播特性,是优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掌控高校网络舆情、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谭春林 《编辑学报》2021,33(5):549-552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科技期刊的订阅渠道为"被动传播",导致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弱.基于微信公众号运维的具体实践,本文分享3点经验:首先,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社群协同技术推动期刊的"主动传播",以扩大对期刊品牌的宣传;其次,策划视频直播活动,打造科研垂直领域的"四者"(编者、读者、作者、审者)微信社群,4群联动实现精准阅读、拓展稿源;最后,利用微信生态的传播策略提升期刊活跃度、公众认知度及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或者APP等移动平台自身传播特性,充分显现了内容营销传播的优势,当前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开启了移动内容营销传播的新起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个案内容和后台数据,归纳总结移动内容营销传播以下内在特征:话题类型整合直接传播与互动娱乐促销;推送标题吸引受众关注,提升品牌影响力;文本内容提升转发量并增强品牌渗透力;图文阅读中带图首条优势明显,深化品牌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清平 《新闻传播》2023,(3):102-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就是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从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与区域的限制、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相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类型多样化发展,从而整肃网络环境,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弓艳红 《新闻世界》2014,(6):154-15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传播平台的飞速革新和发展,我国各媒体竞争的两会新闻网络传播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几年来两会新闻网络传播方式的对比,发现如今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孟玲 《网络传播》2005,(1):63-63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图片传播带来了引人瞩目的变革,网络的发展影响了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图片的传播由过去简单的照片实物的人际传播与以纸质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婧 《今传媒》2016,(3):48-49
碎片化传播是以价值体系多元化为背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片段、零散、即时为特征,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碎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非线性、非平衡态等自组织特性,是引发新闻传播变革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瑶 《传媒观察》2013,(2):39-41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传播工具的更新速度加快。在QQ和微博之后,又一款新生的社交工具——微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受到大众的追捧。微信以其方便灵活、简单操作、资费低廉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伴随微信、微博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微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