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1](p.154),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中国从加入《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崛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当有限,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中国还只是得到了“一个礼貌的位子”,或只作为“一个礼节性成员”,罗斯福把这叫做“名义上”“理论上”的大国,因而,带有表面性。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抗日战争开始扭转这种局面,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确立,不平等条约基本废除,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声音"不能得到有效传达,尤其是在国际法治话语权中,中国的法治话语一直未能取得应有的话语主动权,无法为维护我国国际经济秩序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在国际交往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将中国法治话语权的提升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从法治思维的创新、法治话语的创新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大国地位,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收回被占领土和对其恢复主权.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积极开展外交,中国人民的全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美、苏、英等大国对中国态度的改变.当然,这种变化又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为解决世界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的形势变化、国际格局的深入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智慧与方案的提出,为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提高国际地位,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既存在国家利益冲突、文明形态差异等不利因素,也存在国际环境变化、实力对比改变等有利因素。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要寻求两国共识,淡化利益分歧;开展公共外交,重塑中国形象;开展经贸合作,共建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快速和平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大国国民意识的欠缺成为影响和阻碍这一进程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在理解和处理国际关系时缺乏理性;对国际责任缺乏担当和认同;对自身能力与地位的认知不够客观。要养成与大国地位相对称的大国国民意识,中学政治教育应从三个方面着力: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培育理性民族主义;课堂教学应努力开阔学生视野,形成正确的国际关系观;在日常养成方面,注重涵养谦逊豁达的气度与心态、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盼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是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外交政策不断成熟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习中,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国际格局的基本进程和发展方向,分析了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基本架构及其主要表现,探讨了中国作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在逐步形成的新的国际格局中的定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并且主动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日益崛起,这既是举世瞩目和认同的事实,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日益凸显,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的许多负面言论也接踵而至。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积极思考与应对中国崛起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培养具有大国意识和胸怀、能够承担后崛起时代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转型为汉语国际教育。国内一共有200多所大学参与创办孔子学院,全球一共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3个孔子课堂,已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在第一阶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11年的孔子大会标志着进入第二历史阶段,这是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国的需要、当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要。我们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彼此的心灵。这需要在三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培养人才,尤其是职业化的中方院长,使之成为民间的文化交流大使;二是转变观念,要正确地、全面地认清形势,明确责任,调整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使人员整体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语言走向世界的中流砥柱和骨干;三是要有措施,要落实。在具体措施方面,需要各方支持,培养人才,综合利用,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13.
福州的三坊七巷与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由三坊七巷文化孕育出的一批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严复、陈衍、陈岱孙和陈彪如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01年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回顾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从三坊七巷走出的这群人对中国现代经济学的贡献,重新审视今天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时期的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对未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国际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工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空间向全球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海权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能够维护我国的独立和统一,最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际战略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议题,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探讨和争论。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许多正式场合申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这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地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做好和平崛起的安全战略谋划,才能抓住并充分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汉语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汉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影响,提升汉语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强势语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强国梦想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全世界的数千种语言中,汉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汉语战略,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不过,实施“国家汉语战略”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国家汉语战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名的新闻教育家威廉是世界上第一份《记守则》的制订。20年代,他先后两次来华讲学,被当时的中国新闻学称赞为“吾人师表”、“世人模范”。他所提倡的关于记以道德人格为首要条件、超然独立的政治立场和勇敢不屈的精神品格等新闻伦理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法律英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禁止和制裁犯罪行为的刑法规范的翻译。文章从平行文本对比的角度对中国刑法规范的英译进行研究,从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语言表现层面分析中国刑法规范英文译本和美国刑法规范的异同,旨在找出英文译本的不甚完善之处,进而提高刑法文本的英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航天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空间站项目的国际合作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空间站即将面临的国际合作中,主要有前苏联模式、国际空间站模式、欧空局模式可供中国选择,但这三种模式均不适合中国.通过总结现有国际空间合作成功的经验,以及考虑到中国自身的国情,一种由中国主导的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此模式下,中国是该空间站主体的主要建设者和所有者,中国对空间站享有主要的管辖权.该模式鼓励各种形式的空间站合作,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还能够促进空间站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分析其现实状况 ,尤其是其独特的优势 ,并对其在 2 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进行了预测 ,认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体现在统一中国 (除台湾外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使中国由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这三大伟业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的正确方向 ,具有独特的思想理论、先进构成、组织领导、传统作风等优势 ,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 2 1世纪必能经受多种挑战和考验 ,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