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保新建隧道对近接既有隧道的施工安全性,依托北京新机场线上跨既有地铁10号线工程,对新建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对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新建隧道下半环注浆以及新建隧道全环注浆等3种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仅能有效降低路面及既有结构的变形;下半环注浆仅能有效控制既有隧道的结构变形;全环注浆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研究内容可为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施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新建巴通万高速公路羊子岭隧道上穿就有襄渝铁路为研究背景,针对施工具体情况,进行了室内模型相似理论分析及相似比的确定。阐述了模型采用的相似材料分析和试验测点布置,对模型进行了3个工况的试验测试,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新建铁路线交叉穿越既有公路线和铁路线的施工是隧道建设中的技术难点之一,因施工不当引起的路面变形甚至坍塌,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以新建赣深铁路林寨隧道为背景,结合隧道下穿S229省道的工程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标段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对隧道开挖下穿既有省道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林寨隧道下穿既有...  相似文献   

5.
对庄寨水库至碧色寨引水连通工程新建隧道下穿昆河铁路的3个位置进行爆破施工安全性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对K0+109.7,K2+290.1,K4+036.2位置进行爆破开挖数值模拟分析.结论如下:K0+109.7,K4+036.2段爆破施工对既有铁路造成影响较大,不满足安全控制要求,建议采取非爆开挖,并对围岩采取加固措施;K2+290.1段爆破施工对既有铁路造成的影响在控制标准内,建议施工断面应采取控制爆破并对围岩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研究内容可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爆破开挖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托长沙西北下行联络线罗家一号隧道下穿新建杭长正线曾家岭一号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浅埋条件下超近距离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施工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以位移与衬砌应力增量控制为准则的浅埋条件下超近距离立体交叉隧道近接施工的影响分区标准,确定了浅埋条件下超近距离立体交叉隧道近接施工的影响分区标准,即强影响区、弱影响区以及无影响区,找出了近接施工过程中控制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指导了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国内铁路建设高速发展,涉及既有线施工项目逐年增加,扩建及新建铁路交叉或邻近营业线施工已无可避免。既有线施工具有建设与运输相互干扰大、施工组织难度大、技术方案复杂、安全及工期风险高的特点。以新建福平铁路新苔井山隧道施工为例,对该隧道邻近既有线控制爆破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了阐述,对邻近既有铁路隧道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翠屏山隧道与翠屏山煤矿巷道交叉段的特殊工况,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对围岩和煤矿巷道变形和应力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现场施工工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下方巷道拱顶最大沉降量为4.6 mm,仰拱最大隆起量为0.7 mm;新建隧道开挖产生卸荷作用,巷道顶部受到上部土体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最大主压应力为1.85 MPa;隧道开挖前后最大主应力变化比例值最大值为42%,位于新建隧道与既有煤矿交叉处;近接隧道施工时,交叉段内地质条件较差时,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量较小,施工方法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时,既要保证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又要使公路保持运营状态,不产生较大的沉降,因此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以及公路路面沉降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巉以中川隧道下穿天公路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家现有规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福建段)站前工程QNFJZQ-4标段九都隧道需要上跨一条既有输水洞,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施工控制措施,尤其是使用多段毫秒雷管分段起爆,控制每一响爆炸的用药量,大大减小爆破对既有输水洞围岩的震动,确保了既有输水洞的安全,成功地完成这段隧道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铁路轨道沉降和变形可能影响正常运营,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轨道沉降和变形,保护铁路运营安全,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段的区间线位及工程风险进行研究。文章以某市地铁1号线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为依托,采用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最大沉降量为11mm,超过了6mm的容许沉降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沉降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万铁路重庆段隧道工程多次下穿沪蓉高速公路,面临施工工法复杂、分部开挖单位多、作业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导致机械化掘进慢、施工成本高。以巫山隧道下穿沪蓉高速岳家岭隧道施工为例,在满足既有结构安全稳定前提下,经方案比选、结构安全验算及论证,增强预支护体系和优化分部开挖单位,采用上台阶中隔壁法和台阶法相结合的开挖支护方法施工,建立既有构筑物和新建隧道监控量测管理机制,解决机械开挖空间狭小问题,实现安全快速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3.
隧道软弱围岩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结构,对施工的安全性、施工精度、施工质量等方面皆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羊子岭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先分析了超欠挖的规定以及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接着提出引发超欠挖的原因,最后提出超欠挖的质量控制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超欠挖是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从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控制爆破施工施工精度、做好超前支护施工等方面同时入手,才能避免在施工中发生超欠挖问题,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近距离交叠隧道施工作为一种近接施工问题,会引起复杂的地层效应.两隧道中间的土体变化规律是交叠隧道近接施工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地面沉降量的总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州地铁5号线动物园站~杨箕站盾构区间工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近距离交叠隧道近接施工常见的三种形态(水平、斜45°平行和重叠)进行仿真运算,分析不同形态下隧道施工引发的土层位移与地表沉降.经实践检验,所得结果对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高速铁路网络密度的加大,上跨或下穿既有高速铁路爆破施工越来越多,因既有隧道质量缺陷无法得到准确判断,爆破作业造成的潜在危险更大,对爆破需要更精准的控制。目前国内相关施工技术规范中未涉及类似近距离既有高速铁路爆破作业要求,本文针对设计提出的控制爆破要求,按照对既有铁路隧道振速不大于3 cm/s的控制指标,进行了爆破方案设计,确定了爆破参数,并对爆破振动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爆破振动波速及影响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爆破影响可控制在允许范围的结论,为顺利实施爆破作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线隧道施工时,既有铁路隧道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加固防护,需综合考虑围岩地质条件、水系环境、既有隧道运营情况、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等方面对既有隧道耐久性的影响程度。结合某既有隧道实际病害情况和病害部位,给出四种不同的加固方案,即局部表面补强、锚杆加固、边墙加固、衬砌背后钻孔压浆加固,并总结衬砌背后钻孔压浆加固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作业过程一般采取自拱脚向拱顶依次连续压力注浆,当衬砌背后处于多水地段时,则采取先两头后中间的注浆顺序。该加固防护施工技术,对于类似环境中既有隧道加固防护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康二线工程既有隧道加固防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线隧道施工时,既有铁路隧道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加固防护,需综合考虑围岩地质条件、水系环境、既有隧道运营情况、复线隧道的施工方法等方面对既有隧道耐久性的影响程度。结合某既有隧道实际病害情况和病害部位,给出四种不同的加固方案,即局部表面补强、锚杆加固、边墙加固、衬砌背后钻孔压浆加固,并总结衬砌背后钻孔压浆加固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作业过程一般采取自拱脚向拱顶依次连续压力注浆,当衬砌背后处于多水地段时,则采取先两头后中间的注浆顺序。该加固防护施工技术,对于类似环境中既有隧道加固防护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其对于铁路运输层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想要进一步地提升铁路运输的品质,就需要强化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就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分析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价值,对当前我国所设定的铁路隧道施工要求标准进行探究,简要地分析偏压隧道以及软弱围岩隧道的特性,确定出复杂地质条件下所应用的施工技术,完善各类问题的处理措施,尽可能地提升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准,强化企业的自身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时,路基土体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后,能够减少隧道结构与其周围土体之间的刚度差异,均匀土层应力分布,增加土体抗力,并可有效地控制盾构穿越时所引起的地面变形.结合工程实例,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地基加固的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工程措施,以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铁路列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某隧道紧邻既有运营隧道,净距小,岩溶、瓦斯、断层、地热等不良地质发育,施工风险极高。本文探讨了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保证了新建及既有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