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2.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宋初,其时曾得到朝廷敕赐,但规模尚小,生徒不多,办学时间甚短,影响亦有限。白鹿洞书院成为海内最著名书院,实自朱熹兴复始。一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朱熹以秘书郎差知南康军来南康,不久即出榜征询有关白鹿洞书院遗址等情。同年秋,朱熹亲自察看了长期废坏的白鹿洞书院遗址,决定加以修复。随即发谍分派军学教授和星子知县筹措兴复诸事。  相似文献   

3.
朱熹<白鹿洞赋>一经问世,即刻在书院引起学子吟诵传唱,历代名流多有追和之作.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兼具传播媒介的职能,其集吟诵、传抄、碑刻等传播手段于一体.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巨大影响、<白鹿洞赋>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科举制度对书院课艺的要求是该赋得以广为传播并成为文学经典的深层动因.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具有理学化、单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初始动机是要将其办成官学,①这既与理学书院长期在野讲学得不到朝廷政治认可有关,更与有宋书院官学化的"主动"特征相关联。文章以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为蓝本,分析了朱熹将书院主动"官学化"的政治因素和政体原因。得出了追寻政治上的"教化权力"与"治统"、"道统"形式上分立,本质上却高度和合的政体文化背景是宋朝书院官学化和朱熹欲将白鹿书院"官学化"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代天启《白鹿书院志》将余干布衣大儒胡居仁列为明代白鹿洞书院首位洞主,实际上吉安庐陵人周孟中于成化二、三年之间应江西提学佥事李龄之聘出任书院洞主,较胡居仁主洞要早,周孟中应为明代白鹿洞书院首任洞主。周孟中不见于诸白鹿洞书院志,与其出任洞主时书院刚刚恢复及任职时间不长和周的文集世所罕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顺年间南康知府钱塘人陈敏政,《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似为《宫詹遗稿》的编者自撰。  相似文献   

8.
白鹿洞书院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鹿洞书院素被称为海内名书院,由于朱熹的兴复,更成为此后数百年中各家学者兴办书院时所效法的榜样,影响深远。白鹿洞书院在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丰富经验。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白鹿洞书院遗址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境内。唐初,此地隶属洪州都督府(后改总管府)所辖江州浔阳县,又改隶江南西道江州浔阳县。它是一处河谷小盆地,周围高而中间低凹,从立体的俯视的角度看,很像一个洞。据陈舜俞《庐山记》等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间(公元785——805年),洛阳人李渤(曾任太子宾客,故有时称他为李宾客)与其仲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关于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这件事,《旧唐书·李  相似文献   

9.
许多教育史书把白鹿洞书院称之为中国最早的书院,而叙述白鹿洞书院的史事,必从李渤始。我虽不认为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然而李渤对后来白鹿洞书院的建设确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如此,他对唐代江西书院的建设亦有相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兴复而著名,不仅是而后七百多年中我国书院建设的样板,而且影响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朝鲜曾有很多书院。据有人统计,李朝时代,书院总数最高竟达六百八十余所之多。其第一所是祭祀高丽朝从燕京带回《朱子大全》的安裕。安裕,后更名安珦,号晦轩,登科后,官至佥议中赞大学士。朝鲜传布朱学应从他开始。他去世后,谥文成,并从祀孔子庙。  相似文献   

11.
以理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划分理学的不同时期,并根据梁启超先生对“四期”的定义,可知理学启蒙期为贞观十七年(801年)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全盛期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蜕分期当从弘治元年(1488年)为始点,以隆庆六年(1572年)为终点;衰落期处在明末,当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到明亡(1644年)截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赛后利用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的模式,提出了省运会后惠州市投资新建和改造的一批大型现代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基本原则以及省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建议,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陆续出现了老工业基地衰退的表征。为了调整与改造老工业基地,各国都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成立专司部门、机构,制定和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的战略规划;政府从产业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与援助;进行产业部门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注重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等。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情、省情,采取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借以加快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北九州市是日本著名的资源型能源重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煤炭资源枯竭后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同时北九州克服了极为严重的产业污染问题.成功实现了“灰色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变,因而于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日本第一个全球500佳城市。淮南作为中国十三个亿吨煤生产、华东火电、安徽煤化工基地的重工业城市,在“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战略指导下,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奖和“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称号。通过对北九州市环境保护经验的介绍和淮南环境治理成绩的分析,思考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政府管的过多、治的过深,是我国城镇化历史上的一大特点,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了窘境:发展不均衡、土地城镇化过快、大兴造城运动、市民化受阻,低质量的城镇化难以持续。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重于速度,政府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建设我国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再构的过程,政府需对自身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由原来的"主导"向"引导"转变,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按照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标准重塑政府职能,从人、地、业、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彝族十月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彝族十月年期间彝族人民拜祖、祈福、迎新、拜年等节日活动使十月年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十月年的参与主体、仪式程序发生了显著变迁,国家权力和市场因素的介入使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几乎成为了“杜诗学”中的一项定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卒年进行了重新考察,不仅认为大历六年的秋天杜甫尚滞留于长沙,而且被历代杜诗研究者称之为“绝笔”的《风疾舟中》一诗的作年,乃在大历六年的秋冬之际。被《研究》一书作者语含讥讽的“则公之卒.大历六年仍嫌稍近,当迁延至大历七年春后矣”云云,其实是一种最接近杜甫卒年历史真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年鉴是逐年出版的以记述一年内事物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资料工具书。年鉴具有时间性,在内容选取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要求,原则上既不追溯历史,也不展望未来,只记述出版年上一年的新情况。年鉴从出版类型上讲是一种工具书,应具有工具书的基本特征,全面、系统、准确、精炼,还要讲究编排方法,合理分类,有利于读者浏览查阅。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李商隐《无题二首》,学术界有三种系年说法:大中五年说、会昌六年说和开成四年说.考辨诗人生平、行踪和诗中的词义,该诗的系年当为开成四年.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变动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福建省1993~2003年期间农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2004~2008年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以揭示该省农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模型输出结果显示: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消费结构正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对模型输出数据的各种分析,将对福建农村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