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课程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的建构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资问题是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初中《科学》课程已经在全国各试验区开设,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养已经成为制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科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由一般教学技能和特殊的教学技能两部分构成,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自我发展,也需要有效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平  包彦芳 《山东教育》2007,(12):49-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整合学习内容,避免重复交叉,使分科课程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目前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了实验学校、试教区等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五个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科学》课程的四个分目标之一.《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课程难度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也定量地呈现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论文选择大陆《科学》(浙教版)与美国主流教材《科学探究者》,以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内容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主题为例,对其课程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与课程难度系数的定量计算与比较,提出浙教版《科学》教材在该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适宜,略低于《科学探索者》,这与科学课程实验区认为"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部分内容较难的反馈意见有出落。在课程广度、课程深度的比较与分析中发现,《科学探究者》较之浙教版《科学》具更多知识点,更关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切实贯彻了"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尧 《科学教育》2008,(6):35-36
1设计思想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它开设在小学自然课程之后,初中分科课程之前,承上启下,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第11章“感知与协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味觉都不陌生,而且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小品文以其笔调生动含情、知识丰富而备受课程专家的喜爱。它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成为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天然桥梁。溯古及今,我国不乏优秀的科学小品文,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等。此外,科学意味浓郁的古诗、谚语以及新体科学诗也属于科学小品文之列。让科学小品文成为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与文学的最佳融合,是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刘英 《宁夏教育》2007,(3):78-78
杨明全在《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中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郑先俐、靳玉乐在《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中认为:课程领导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科学》课程中,观察也是学生最早认识并实践的一项技能。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06,(9):91-91
《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纲领性件,是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根本依据。显然,教师对《课标》的阅读实质上是为了解决“必须怎样去做”的问题,这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具体地说,首先教师要思考如何领悟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其次,教师要思考如何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本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教学大纲》用《课程标准》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在于: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中,《科学》和《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课程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谢吉麟 《湖北教育》2006,(11):54-57
武汉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7-9年级实施《科学》课程已经两年,2007年下半年即将与高中分科对接。当今,我们高中化学教师把这两个学段的课程衔接作为专项课题,研究、探讨、摸索,不少同行甚感疑虑,认为难以操作。争议的焦点在于初中《科学》中的化学内容与高中化学课程究竟如何衔接? 本人曾受聘参加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制订研讨,多次聆听研制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应邀观摩并评析《科学》教师的优质课公开教学,结合上述教育科研课题的进展.对《科学》课改概况有所了解。这里浅谈愚见,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设科学课程。科学课程不是原有的自然课 ,也非科技活动课 ,它是依据科学的本质特点和国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而建构的新课程。按照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们需要首先思考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建构中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我国科学课程中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建国后我国的自然科学课程都以原苏联为蓝本 ,强调“双基” ,即系统的科学知…  相似文献   

13.
王永红 《贵州教育》2010,(23):38-38
《科学课程标准》是规定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科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科学课程的基础。基于上述含义,科学教师有权利和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这对于学生系统、有的放矢地学习科学知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今年秋季,武汉市学习《科学》课程的第一批学生就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了。虽说《科学》课程与分科课程在课程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受师资、教材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很容易在知识体系、学科思维方法等方面留下缺憾。学习《科学》课程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会面临哪些学习问题?高中教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内容,它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以本土资源为基础,体现地域性的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把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在一起,注意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可形成学校特色。以校本课程《独特的客家文化》为例,说明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课目的选定选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师《中国地理》课程的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应加强实际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指出了《中国地理》课程应接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年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在校本课程尤其是在兴趣型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发出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学、数学、体育艺术、实践技能等领域的53门兴趣型课程,其中《湖湘文化》《中华茶艺》《插花入门》《〈论语〉今读》《日语》《生活中的心理学》等课程门类深受学生喜欢。一、关于兴趣型课程的定位高中兴趣型课程属于学校课程,它基于国家课程,又超越国家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同时提及校本课程和科学课程,通过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和科学课程的综述,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与浙江省科学教育现状,提出了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同时介绍我校初中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韩国第七次教育改革的成果《科学教育过程》^[1]和《科学》^[2]、《化学》^[3]教科书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初、高中综合理科的科学课程既呈现出综合理科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长处、又兼有分科理科课程模式在学习科学知识体系方面的功能,是独具特色的综合理科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胶粘剂与涂料》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人造板生产工艺学》、《人造板表面加工》、《家具生产工艺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同时其讲授内容也是能在人造板及家具生产企业直接应用的专业课,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系物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在本门课程中找出答案。讲好第一堂课是确立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要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