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举重是非周期性体能、速度、力量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试举重量时,在最短时间内得将全身力量全部使用出来。因此,发展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最重要的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举重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比赛项目。力量素质是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少年举重运动员不同于成年,受身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其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号业运动寿命的延长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速度力量、爆发力进行探析.其目的在于为少年举重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和素质训练科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5.
优秀运动员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成因与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跃 《体育科学》2003,23(5):86-91,114
应用Cybex—6000等动力量测试系统,APAS—2000运动分析系统、AMTI三维测力台,研究了71名田径、举重、赛艇优秀运动员膝关节伸屈肌主要力量指标、相关力量训练时膝关节角速度、SJ和CMJ特性及下肢伸肌爆发力,结合国际上科学力量训练研究与应用发展特点及近3年对上述运动项目力量训练方法的跟踪调研,综合分析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突破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要培养一名高水平的优秀举重运动员,后天的培养与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举重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远远超出自身的身体负荷,将会给举重运动员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就此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生理的特点,围绕“打好基础”全面进行身体训练这个主  相似文献   

7.
李强 《体育世界》2007,(1):45-47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它在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膝关节损伤后,往往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缩短运动寿命。为此,本文通过对体院武术系武术套路运动员调查分析,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的损伤的原因、机理及其特征,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举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举重成绩大幅度提高。目前,世界一些优秀举重运动员,特别是苏欧运动员,大都采用高臀位(膝角>90度)的起举姿势(特别是抓举),而国人对此多有疑议。本文试图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高臀位提铃起举的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第一阶段提铃,主要靠伸展膝关节的力量将杠铃从地面提至膝前(上体前倾度不变)。在提铃时,膝关节向后上方运动,从而提高臀和肩的位置。在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女子举重已广泛开展,为使我国女子举坛处于不败之地,本文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血型与气质的关系、血型与承受专项负荷能力的关系、CNV波幅的变化与血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血型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女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是举重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跃  黄佳  罗陵 《体育科学》2002,22(4):64-68
应用Cybex-6000对举重(N=21)、赛艇(N=18)、田径(短、跨、跳,N=35)运动员膝关节伸屈肌在60°/s,120°/s,240°/s测试条件下的等动力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单位体重等动力量各指标(PT,AP)均表现出田径>赛艇>举重的特点,速度越快,差异就越明显.而伸肌力量训练的量和强度相对而言是举重>赛艇>田径,但田径力量训练的显著特征是收缩速度快.不同收缩速度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比较并分析各项目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特征,证实较低负荷但高速收缩的训练方法,不仅发展快速力量和爆发力,也发展最大力量.这一现象说明力量训练中仅注意量和强度的安排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完成每一次负荷时收缩速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刘凯  燕铭 《辽宁体育科技》2001,(3):13-13,19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多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则也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亲身体会,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能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笔者利用94年度鞍山地区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竞技举重是典型的以力量为主导技能项目,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是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记录一次次被打破,与之伴随的是运动员生理极限的不断地被冲击,训练负荷不断地增大。因而,通过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客观准确地评价举重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对科学进行大运动量训练,预防运动性伤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省男子举重曾经是一支取得过辉煌成线贩运动队,培养过多名在世界、亚洲、全国优秀运动员,先后几十次打破亚洲、全国记录和取得亚洲、全国冠军。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省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赛成绩与全国各省市运动队相差较大,九、十运会没有一人取得金牌,引起了山东体育界各级领导,举重界全体上下的重视,如何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因素,是我们山东举重界、举重教练员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练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怎么能够重新振兴我们山东男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于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利于发挥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有利于提高少年运动员情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一名优秀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早期的训练也就是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现分析如下: 首先,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训练工作的基础,不但直接影响着训练过程的实施,而且是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以后训练的成败关键。一个好的运动员能够达到好的运动成绩仅有后天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天赋,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19.
优秀举重运动员医学监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严政 《体育与科学》1998,19(5):57-62,42
本文根据举重项目的特点和优秀举重运动员身体特征进行了8年医学监控研究。结果表明:用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科学训练进行监控是可行的。采取有效恢复措施改进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能力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从而提出运动极限适应训练思想.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是挖掘运动员最大潜力,人体运动能力是有极限的,在接近极限的临界负荷时训练效应最大。运动极限负荷训练,既不是胆大妄为,也不是盲目追求,必须是可控的和多学科支持保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