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往的目录学史著作通常使用按朝代分期的断代体例编写,而姚名达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却别出心裁,采用"主题分述法"的体例编写,即将目录学的《通纪篇》比拟为纪传体的本纪;《体质篇》《分类篇》比拟为书志;《史志篇》《宗教目录篇》《专科目录篇》《特种目录篇》比拟为列传。然而,其在与纪传体体例的融合方面略有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对之加以改进,使古典目录学的各个部分与纪传体的本纪、史表、书志、列传有机结合。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编纂《古典目录学史》的体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目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90年代的目录学研究 ,在基础理论、目录学方法、分支学科、目录学史、国外目录学 ,以及书目情报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面 ,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不足之处 ,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对目录学新研究领域开发不广 ,对目录学史的研究过热和缺乏研究方法 ,等等。新世纪目录学研究的趋势是向分化与综合、整体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2 7。  相似文献   

3.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5.
在目录学史,尤其在版本目录学史上,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是一部相当重要、影响相当大的书目,对它的研究是目录学史的一个课题。我对它的研究有四点粗浅的看法,谨借贵刊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目录学?根据《辞海》的定义;“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我国丰富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这就是目录学。目录学是以图书、目录和读者需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目录工作这个手段来解决浩繁图书文献与特定读者需要之间矛盾的一门学问。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梁启超把目录学当作学者之顾问,鲁迅先生称目录学是“治学  相似文献   

7.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校雠通义通解》是王重民教授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力作之一 ,此书不仅为“图书目录工作者和学习古典目录学的人提供一部通解式的读本” ,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目录学史上某些重要人物和有代表性的目录学专著 ,其中主要对章学诚和《校雠通义》的评价 ,以及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史发展的认识。参考文献 2 0。  相似文献   

9.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4,23(6):77-79,59
姚名达关于目录的思想和成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突出,他对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功用、目录与图书馆的关系、目录的种类和派别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彭卫国  陈琪 《图书馆》1991,(6):7-10
近年来,关于目录学的定义尽管仁智互见,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明确的。而古典目录学这一司空见惯的名词究竟作何界定,笔者尚未闻见,为了行文严密起见,文中的古典目录学包含古典目录学理论、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即中国古代目录学史)和古典应用目录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我国书目情报理论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书目情报基本理论、书目情报系统理论、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4个方面综述80年代以来书目情报理论研究之进展,并就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好坏在于数据的质量,文章提出几点控制书目数据著录及录入质量的对策,即书目数据著录标准化控制;书目数据录入质量控制;注意反馈收集信息,做好数据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出版发行业存在的买书难、卖书难的状况及我国书业书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书业书目是一个系统,包括预告书目子系统、图书出版记录子系统、可供书目子系统和图书市场信息子系统,并阐述了对各子系统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清远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现状,阐述实施清远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工程的过程,改变以往只有公共馆服务地方的传统观念,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建立清远地区图书馆联盟共同体,实施文献信息一体化工程,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行资源共建共享,为快速发展的清远地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俄国目录学发展的特点与中国目录学现实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俄国目录学前期发展的特点 ,是十分重视书目的教育职能 ,注重发挥书目在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其中期的发展特点 ,是重视目录学学科建设 ,突出理性层面的系统研究。当代中国目录学研究 ,也应当注意发挥书目教育职能 ,在理论建设上要与时俱进。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6.
书目记录的质量至关重要。介绍了基于FRBR模式评估书目记录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郑美玉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08-135
针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研究利用本体论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的书目信息推送服务。对书目信息本体论、用户信息本体论和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本体论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书目信息推送系统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为每本书找到它们潜在的读者,还可以为读者节省时间,使读者不用到图书馆就可以获取所需书目信息,为高校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书目信息推送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宇星 《图书馆论坛》2005,25(1):116-118
研究了CALIS中文图书书目数据标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CALLS书目数据主题标引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进CALIS书目数据主题标引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存取与目录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目前书目数据的开放存取、开放存取资源目录、书目教据通用开放标准、网络书目情报服务、目录强化与信息存取,以及开放源代码、书目软件等技术和工作现状,可以看到目录学理论的新发展和书目工作的不断创新。对这些方面的分析研究有利于目录学的发展。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