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洋 《小学生》2010,(11):49-49
语言是把人、社会和文化连接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是把人和语言连起来的纽带;如果语言是人之为人的直接源头,那么语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他的语感不断广化、深化、类化、美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校长的我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全局,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管理,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回顾几年的学校管理工作,我总结了如下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时代意蕴,我们今天所提的“人文精神”,是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重视教化的作用,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问题因人而产生,科学理解人的本质是和谐的首要问题;现实的人是和谐的理论和实践基点。自由的人是和谐的价值理想,人集和谐的创造主体、评价主体、享受主体于一身。因此,无人,无和谐;有人,要和谐;靠人,才和谐。从人入手理解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不仅是引导和谐的价值走向,更是实现和谐的真正路径。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是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理解人、团结人、帮助人、激励人、教育人、培养人、善用人,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增强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应以此为思想原则、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修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主、客体的三个层次探讨了人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扩大,产生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的价值三个层次。人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8.
办学规模扩大了,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在校本、专科学生1978年为1590人,没有研究生和函授生,现在本、专科生已达到3610人,研究生223人,在校学生总数达3843人。函授生1247人。九年来共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910人,研究生121人,相当于前30年毕业生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黄剑 《中国培训》2009,(9):34-35
为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应对紧张的就业局势,苏州市于2009年初开始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形成了政府、培训机构、用工企业、技工院校四级联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谋培训的良好局面。截止6月底,全市共培训困难企业职工10576人,农民工33303人,城镇失业人员16808人,新成长劳动力11579人,创业培训5647人,其它739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卡夫卡和福楼拜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社会生活的真相。客观事物,如环境、景物、人际关系、权力、建筑物等等,它们正一步步逼近人的身心,而人在客观力量面前愈来愈弱小,愈来愈边缘化。卡夫卡和福楼拜秉持客观性立场,用冷峻、繁复、细致的艺术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客观性的物质对主体性的人的侵入,深刻揭示了人向物质的退却和人的全面异化。福楼拜试图在物质面前保持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卡夫卡则无奈地放弃了独立性,并解构了人的完整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与人交往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10):M0002-M0002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当然,每个人都会深深浅浅给你一点影晌;然而,更重要的是,人首先必须面对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与人相处交往,是人的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和生命体验。无论学习、生活、劳动,还是闲暇活动,或多或少都要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问题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把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按其内在的统一性加以系统地研究,有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二者的统一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实现:一是从人的价值实现的角度寻求人的发展,即以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和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指导实现人的发展;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寻求人的价值实现,即全面、自由、充分、协调地发挥每个人作为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古城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北依洛河,南望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邻大学城,西接洛龙科技园。学校地处河洛,文脉传承,底蕴丰厚,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生1702人,教职工123人,其中本科学历92人,中高级教师48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区兼职教研中心组成员11人。校园苍松叠翠,垂柳依依,蜂飞蝶舞,翠竹、假山和池沼相映成趣,亭廊雕塑绿篱互为映衬,清新雅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邬大光教授的新作《什么是好大学?》,探讨了“好大学”的概念及其理想和现象,刻画了国内知名大学的三位好校长和他本人的两位好导师,分析了大学的历史印记与文化符号。在他访问的40多个国家、近170所国外大学中,选择出5所英美名校和非洲的大学、伊朗的大学进行介绍,并与我国高校进行了比对,读后深受教育和启发。本文根据他归纳的“好大学”的十个特征,结合他的相关文献,围绕“人”进行了梳理,具体分为培养人、改变人、一流人、领跑人、文化人、自信人、经营人、精细人、实干人和理性人等,希望有助于加深对于“好大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高职教育的价值内核,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相似文献   

17.
《福建教育》2009,(9):F0002-F0002
厦门市金尚小学创办于1999年9月,校园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03人,教师6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3人,省、市、区级学桥头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人)。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的主编哈特写过一本书,叫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这一百人中,37人为科学家,36人为政治家、军事家,14人为哲学家,11人为宗教领袖,2人为探险家.从上面的数字看出,包括探险家在内,从事探索和科学研究的人员占据了将近总人数的40%.其中,排在前十名的就有牛顿和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9.
人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精神、人素质、人教育、人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和与“人”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呢?简单地说,人就是重视人的化。而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而语文学科无论从其自身特点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都与人文性息息相关。审视一下语文教育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虽然多年来语文学科教改的艰辛与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