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掌握智慧政务网络中部门节点之间的关系,发现重要节点及数据互联规律,有助于解决跨部门信息协同这一智慧政务的核心难点问题。[方法/过程]在面向市民的政务业务流程视角下,政务材料的提供与接纳形成的信息流构成一种特殊的复杂网络——局部近邻网络。以"深圳政府在线"为实例,对深圳市政务局部近邻网络结构进行展开可视化分析,进行同配性计算与部门节点脆弱性度量,建立部门优先级和部门集群。[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深圳市智慧政务局部近邻网络具有同配性,相较于异配网络更加支持信息的流通,应着力关注节点脆弱性强的部门,优先与关联度高的部门进行数据库建设与共享,进而稳定政务网络,推动智慧政务协调发展。本文研究方法对于分析城市智慧政务网络结构及特征具有良好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世界的一次严峻考验,使得数智时代越发变幻莫测和充满挑战,如何提高应急管理效率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以超网络视角探究突发事件中基于主体协同的信息协同过程,厘清信息协同的内在逻辑,以信息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构建主体协同网络,以文本之间的协同演化构建信息文本网络,以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构建信息基因网络,挖掘并定义三类网络之间层次分明的纵向动态映射关系,进而形成突发事件信息协同超网络模型,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案例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本研究实现了对突发事件信息协同的深入认知,能够识别有协同价值的核心信息基因,挖掘核心主体、核心文本,剖析了信息协同过程的动态性和演化性,推动构建深层次、全景性、贯通型的信息协同网络,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情报智慧赋能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突发事件协同决策,为社会协同治理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会话网络结构,探究微信群内部网络结构特征、角色类型以及相互关系对认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与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真实微信群中的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成员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强度作为边权重构建行为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的统计特征、核心成员识别、信息交流行为等进行分析,并设计基于数量、黏度和位置的微信群用户影响力计算模型。[结果/结论]微信群中成员发言数近似服从分段幂律分布,其幂律指数与成员活跃度成正比关系;仅依赖发言数和发言分布时间无法反映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与中心性、个体网络特征等指标存在不一致;微信群内的信息交流更多是一种"有限度"和"碎片化"的交流,而群间的信息流动则表现为逐级过滤、舆情风险逐级削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社会网络用户关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社会网络用户关系性质、用户关系网络形成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总结关系网络测度相关指标和方法,探究网络中节点影响力的测度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最后总结研究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胡漠  马捷  李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5):23-32
[目的/意义]探析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的协同效应作用机理,有助于智慧城市管理者获悉提升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从而在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服务层面提升智慧城市的智慧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智慧服务。[方法/过程]在识别与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的信息主体、信息、信息环境基础上,围绕主体协同、信息协同与机制协同3个维度提出6个关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456组有效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检验结果表明,机制协同与信息协同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主体协同通过机制协同与信息协同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根据检验结果,提出5个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的具体策略,为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节点影响力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信息传播规律,从而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信息传播进行合理控制。[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节点影响力模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进行节点影响力测算,对节点直接影响力、间接影响力和综合影响力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节点综合影响力随着连接节点数量和节点间互动频率增加而增大,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也以不同幅度增长,但当间接影响力信息熵值超过100时,直接影响力成为影响节点综合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政务数据协同状态是影响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对政务数据协同实现量化分析,对于精准把控智慧政务建设进程,找到推进智慧服务水平提升的发力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超网络模型实现政务数据协同过程的数理模型抽象,以适用的网络分析指标构建政务数据协同测度指标体系,并以代表性城市为案例展开测度,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对政务服务数据协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根据指标测度值能够实现对实际城市数据协同的特征映射,分析可得网络中各节点的驱动效应,包括场景—数据链的关联效应以及整体网络宏观层面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实现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提升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对知识网络中结构关系的有效识别与提取,有助于从纷繁的数据中探测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演化模式。[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邻接矩阵特征分解的知识网络结构关系提取方法。基于真实数据分别从静态结构关系提取和动态结构演化两个方面,对特征分解法和传统关联频度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与Pathfinder算法进行对比。对基于特征分解法提取知识网络结构关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分解法能够识别原始知识网络中的主要成分信息,能够准确识别低频次的对网络整体拓扑结构较为重要的关联关系,且提取方法灵活自由。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复杂网络背景下知识转移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的传播状态,识别知识元间的进化博弈过程,并求出博弈均衡状态。同时,使用现实数据对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元中心性进行测度,识别出网络博弈行为的重要节点,以期为网络知识元博弈行为的主动构建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为焦点的信息化建设为背景,回顾政府开放数据理念及实践的历史与发展,考察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的典型实践及其意义,提出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智慧城市概念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验证政府数据开放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构成和作用。最后,以"智慧坪山"规划项目为例,展示该项目中数据开放平台的结构、建设内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数据标准是开展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国外形成了两种主流标准GILS和DC-government,我国提出了两种建议方案e-GRMS和CGMIC,国务院发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设定了14个核心元素,基于生命周期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从内容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三方面进行了定义,具有共享性、扩展性、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Smart government is viewed as the highest modernization stage of public agencies. Governments seek to employ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o substantially transform government-citizen relationships, enhance citizens’ experiences, transform public decision making, emphasize citizen engagement in the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rovide more agile and resilient government structures, create substantial public value and general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Despite its numerous potential advantages, smart government is still in its early phases of development. Examining issues related to the usage behavior of smart government service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Outcomes of the usage of online technologies in general, and electronic public services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nd empirically validating an integrated model of smart government usage by extend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a set of determinants and outcomes of smart government usage following an extensive review of extant literature.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414 smart government client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through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among all significant antecedents of smart government usage, performance expectancy has the strongest impact, whilst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 It has been also reported that personaliz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mart government usage. The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strongest impact of smart government usage is 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also offered.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the network of objects/things that contain electronics, software, sensors, and actuators, which allows these things to connect, interact, and exchange data. The users, sensors, and networks generate huge amounts of data from which governments can develop applications and gain knowledg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iques. Thus, IoT and AI can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valuable services for citizens, businesses, and public agencies, in multiple domain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energy,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public safety. This guest editorial for the special issue on IoT and AI for Smart Government,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implementing and adopting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both IoT and AI elements for smart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Subsequently, the editorial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ix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Finally,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oT and AI for smart government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gaps in existing literature, supported by the papers that were submitted to this special issue. The agenda comprises four directions i.e., conducting domain-specific studies, going beyond adoption studies to examin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focusing on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thus quick wins, and expanding the existing set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used.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讨论的形式,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文化事业机构以及公民在信息公开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最后,对<条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精心的项目培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福建省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主动融入地区发展规划、注重环境建设、加强馆员培训学习、开展专题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得到了公众和政府部门的认可,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宝贵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基于时间网络影响力模型,研究微博话题的时变传播特性。[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微博话题影响力网络模型,给出影响力网络的定义、关键因素分析、模型以及网络权值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时间网络影响力模型研究微博话题时变传播特性,利用新浪微博平台及DATAMALL的最新微博话题数据仿真分析微博话题随时间的动态传播过程以及对用户的影响力强度。[结果/结论]微博话题随时间的动态传播过程以及对用户的影响力强度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约有93.3%的话题延迟在1-5小时以内,同时微博话题的影响力网络权值越高,相应的转发评论人数越多,微博话题的影响力也越大。最后将本文提出的TNIM模型与传统的影响力网络模型LDA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NIM模型的影响力网络权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高于LDA模型,验证了TNIM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是情报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心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核心影响度的网络核心挖掘方法。该方法用中心覆盖性因子和差异因子作为考量标准,从节点联系的覆盖范围、影响程度和与其他节点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全面衡量网络中的全部节点,从而找出核心节点,并将其应用在网络情报分析中。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很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