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进一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树标提质”,对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竞争力研究,通过对其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对比2015、2016年新型研发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值的最高值、平均值、中位数值,发现新型研发机构整体保持较为健康、稳定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证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风险投资角度出发,讨论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运行理论基础,探讨风险投资参与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及评价体系,结合当前新型研发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已有多年探索经验,并且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的研发机构重点在发展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且是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新型管理机制、新型成果转化模式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科研人才的重要作用,对其评价不能套用目前对传统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目的性,从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六个方面,构建三层次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评价指标的操作建议,试图为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深入考察和完善。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相关政策的异同,利用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流程中的区域政策、评价原则、评价理念、指标和实证研究等内容。结论表明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评价流程、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研究实证方面还需优化。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及时引入新的评价理念并加以实践验证;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在评价研究实证方面增强流程完整性,探索并比较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侧重科研和产业化能力,优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福建省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22年度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广西实际,从建立差异化协调机制、构建有效的培育发展机制和构建更加灵活的人才吸引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西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是复杂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的非结构问题,现有研究对其评价关注不多,不利于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鉴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多主体联合共治、多功能融合等特性及其国际化的复杂性,通过梳理借鉴新型研发机构、传统研发机构、企业和高校教育等已有相关国际化指标,基于软系统方法论,从顶层战略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在综合考虑受益者、执行者、转化过程、价值导向、决策者、环境限制六大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战略设计、资源流动、活动举办与参与、机构投资、科技成果发表、国际专利申请等核心内容的顶层模型,并逐层分析得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行为主要包括效力、效率和效果3个方面,最终提炼出一套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的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5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研发机构成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且北京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较少,为系统把握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总结分析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或挑战。分析显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机构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集聚方面仍有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等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研发机构是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桥梁,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在融资、运行体制机制、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三方共同努力,协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基础观使用fs/QCA对广东省19个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当地产业基础、院校品牌、政府和院校资源支持无法单独构成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的必要条件;(2)存在驱动高质量高校与当地政府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3条路径:1)当地产业基础好,院校品牌知名度高可获得较好发展;2)若院校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3)当地产业基础好,资源支持高可获得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科研管理》2021,42(11):43-5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当今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典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剖析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开启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方式,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本文梳理广东省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特点、总结规律,分析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近年来各省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然而绝大多数还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资源整合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成效未达预期。本文综合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英文简写为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使之条理化和层次化,提出发展基础、机制支撑、辅助保障、直接依赖四个层次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场地、设备、人才、知识产权为直接依赖,以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资源整合、政府资金、组织体制、成果成熟度为发展基础,以风险控制机制、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收益分配机制为机制支撑,以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知识协同、平台建设为辅助保障。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机构建设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