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规范科技奖励、评价科技成果、指引创新方向方面意义重大。在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的背景下,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修订为研究起点,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奖励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地方在深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立法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方科技奖励制度的系统性和及时性不足、奖项设置导向性仍需要加强、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细化、社会力量设奖仍有待促进和规范等。据此,建议正确处理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持续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工作机制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促进科技奖励制度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WOS数据库中跨国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剖析2006—202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且各指标优化速度快于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全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去中心化趋势均较明显,多核共存特征更加突出。(3)中国和意大利在合作网络中同时扮演着核心者和中间人角色。(4)合作网络呈现出双向溢出、主受益、“经纪人”3种类型的块集聚特征,亚洲国家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主引擎。(5)制度、经济、科研和认知邻近对3个阶段的合作网络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空间邻近对合作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进一步重视跨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明确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充分借助网络核心国家的重要作用,加速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核心网络  相似文献   

3.
通过挖掘2000—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的合作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广东省科技合作创新网络,分析获奖机构合作网络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广东省科学技术合作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多个机构的合作创新成为主流。(2)在获奖机构中企业占据大多数,尤其是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创新作用日益凸显;科研机构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3)广东省科技合作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呈现不均衡性,高校在核心层占据主要地位,科研机构具有远离核心层的趋势,企业和政府等其他机构处于网络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4.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出台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如何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这项改革,是当前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值得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 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科技奖励制度实施以来,对调动和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科技奖励制度也面临诸…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地方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结合采用德尔菲法,根据得到的专家咨询结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度和三角模糊数法确定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和关联度,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最后以广东省为实例,结果表明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产业需求等因素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创新绩效影响较大,符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问题设立的战略定位,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回归奖励制度鼓励创新、促进科研的宗旨,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提出了评审方式从“限额制”向“提名制”转变、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明晰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健全科技奖励诚信制度等改革措施。如何理解这些改革措施及其可能的作用与问题,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改革前后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中行动者网络构建和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实行提名制后,虽然弱化了评审过程中的“强制通行点”,但包括报奖人、报奖单位等行动者“招募”和“动员”利益相关者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家科技奖功利化导向问题仍然存在。在科层制的科技奖励结构中,要让评奖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保持独立,减少行动者在评奖网络中的利益互动和磋商,回归激励创新并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的制度初衷,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推进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刘群慧  胡杨  刘二丽 《科研管理》2014,35(12):103-111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环境压力、创新压力、企业家社会网络与企业合作创新意愿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压力对创新压力、企业家社会网络和企业合作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家社会网络对合作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环境压力与合作创新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创新压力在环境压力与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合作创新及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创新模式下,多层次创新网络对创新的重要性已获得共识。在实践领域中已出现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现象,本文使用区位熵识别出23个科技服务业集群,以2001-2017年有效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科技服务组织在专利合作申请人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区位差异,运用Ucinet软件直观展示中国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的网络模式与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服务业多层次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具有度分布不均匀性、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特征;且呈现出多集群、跨区域、多尺度的“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科技服务集群企业构建最佳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为依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的时序、技术发展、技术领域、区域空间分布、协同主体和社会网络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行为具有地理邻近、经济邻近、组织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2)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科技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3)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适当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人员投入,改善网络邮电通讯设施,优化协同科技创新条件。(4)各协同主体应该结合邻近性特征,通过增进协同科技创新,增强对技术的协作、吸收和转化,促进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不断生长、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永奎  常诚  李彪 《科研管理》2020,41(10):98-104
重大工程建设具有极高的挑战性,需要开展跨组织科技创新,但目前针对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詹天佑奖为背景,采用动态多元网络分析方法,建立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动态演化规律,识别其中关键节点。研究发现,该网络为低密度的小世界网络;并且随着时间变化,少数关键企业逐渐成为网络的关键节点,国有企业成为创新网络的主体,地方性企业则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在空间特征方面,总部在东中部地区大城市的企业在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性。衡量参建企业所在地和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性一致性指标稳定在0.5左右,即总体而言本地和外地企业具有均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宋河发  眭纪纲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57-1164
从体制机制内涵出发分析了科技体制机制及其改革的内涵,结合现有研究和现状分析,从国家创新体框架出发研究了我国科技体制机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主线、原则和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重点任务和措施主要包括整合科技创新管理组织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加快创新人才成长,建立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和奖励制度,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完善法规政策环境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薛永刚 《科研管理》2021,42(8):150-159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时期有必要研究创新影响因素及创新策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空间特征、区域创新效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社会系统,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有必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九个假设,建立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交互作用视角下实证分析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路径。以广东省21个市域创新数据为样本,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创新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政策影响最大;2)创新主体对广东省区域创新具有不利影响;3)内部经济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但是考虑到各因素交互作用后对新产品销售具有不利影响;4)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管控外资引入规模,限制有技术壁垒的外资企业,提高外资利用质量;2)改进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创新评价体系;3)建立政府主导的广东省创新系统公共平台,提供创新系统所需的信息交互、多方合作、成果交易和需求发布等功能;4)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既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主要的知识流动渠道,也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关键动力机制.基于各合作创新主体间的技术供求关系,本文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供求均衡模型,采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研究阐释了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磨合协调期、规范发展期、螺旋上升期三阶段的耦合机制,并分析论述了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及区域产业集聚、创新能力及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探究正式、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吸收能力和企业知识异质性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213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对于正式合作网络,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吸收能力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部知识异质性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分析法揭示了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特征,处于网络中心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从溢出路径和效能2个层面来看,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均形成了4个板块,且在经济转化阶段各板块之间存在更加明显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地理位置对2个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仅对经济转化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高校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资本相关理论的回顾,分析其对高校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意义,并指出在社会资本维度下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构建合作的科技创新社会资本网络;占据社会网络结构上的战略位置;建立合作网络内的信任机制,形成共享的意识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