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车辆数目的大幅度提升,导致停车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改善"泊车难"的问题,本文设计车位引导系统,使停车更便捷和高效。该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实时探测各个车位上的车辆信息,基于CC2530单片机,通过ZigBee和RF4CE应用的片上系统(So C)组成的发送-接收机将已处理过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上位机,配合VB界面显示空车位数量,引导车辆停放到空置车位。本小组制作了一套按比例缩小的停车场模型,能方便地在电脑终端上观察出空余车位的情况。用户根据本系统进行泊车可快速找寻到空车位,节省找寻时间并提高停车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位紧缺,而停车场管理落后、停车位信息不共享导致其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地磁传感器技术检测停车位状态,通过ZigBee组网技术将车位信息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汇聚城市中各停车场的车位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实时查看各停车场的车位状况,再经过地图导航,实现停车智能化、高效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减少用户选择停车场与停车时间,提高车位利用率,减少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3.
根据停车场实际情况建立了停车场结构模型,引入了节点繁忙因子的概念,提出了带约束的最优路径数学模型,将车位引导问题转化为对网络中最优路径的求解,并对基本蚁群算法的启发函数、信息素更新规则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算法用于停车场车位引导问题中最优路径的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找出了最优车位及存取车路线,为进出停车场的车辆提供引导,提高了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Zig Bee技术的停车场车辆智能导航系统方案,利用高性能的Zig Bee通信芯片CC2530与超声波传感器相连接,构造出车位检测节点,各个车位检测节点可以通过自组网的方式构造覆盖整个停车场的Zig Bee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对停车位的占用情况进行监测,提高在停车场复杂环境下车辆导航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案例——基于单片机的车位检测实验系统设计。对实验系统的地磁检测部分、基站部分、网络服务器、用户客户端等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能够实现车位状态的检测、车位状态信息的无线传输和网络服务器对停车场的实时监控。通过该实验系统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电子、单片机、通信等技术,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停车场一位难求,进出停车场人工收费慢导致拥堵排队现象等问题,文章介绍了智慧停车场系统的设计,通过使用称重传感器、RFID技术、ZigBee组网技术、WIFI模块、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APP引导车主前往附近可用停车场、预定车位、无人道闸自助收费、建立一体化平台,通过大数据形成可视化报表查看停车资源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快速、准确地检测车位空闲状态是智慧停车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室内停车场都普遍安装有安防监控视频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实时图像先进行分块处理,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块0°、45°、90°、135°的能量、对比度、熵3个纹理特征参数,构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其进行分类,以实现对空闲车位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对停车场作较大改造及不增加更多投入的前提下,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车位是否空闲,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停车场最佳车位显示系统是一种智能停车场控制系统,可以向车主及时提供准确的停车场内最佳停车位信息,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挤等问题。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按钮、PLC等设备综合控制,集出入口检测及车位状态显示、车住信息采集及最佳车位判断、最佳车位显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显示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话题检测与舆情分析是网络舆情监控中的热点问题,对热点话题进行检测并对舆情预警度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舆情监控和管理。考虑话题的周期性,建立基于时间窗口的原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有关综合指标,利用两层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舆情分析判别模型|利用MB-SinglePass算法对数据进行话题检测,并选取10个话题进行舆情预警度判别,实现对微博话题的检测与舆情分析。最后将话题检测结果与人工标记话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话题检测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与其它舆情分析判别模型进行实验比较,发现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原始指标和分析判别模型得到的舆情预警度分类结果准确率更高,增加的时间成本代价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顾晨 《中学科技》2012,(10):38-38
跟爸爸妈妈乘车出行的时候,我发现车辆进入停车场后,往往要绕好长一段路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车位。如果停车场能够为驾驶员指出最方便的停车路线,那不仅方便了驾驶员,还能节约能源。所以我利用机器人智能控制知识设计了一个智能车位引导系统,并制作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整个城市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在考虑个体停车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采用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并设计了容量加载方法作为求解模型的算法.通过铜陵市实例验证,计算的停车价格体系使路内停车平均停放时间降低了34%,周转率提高了67%。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有效优化静态交通设施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多种停车共享措施的综合决策,建立了双层辅助决策模型.上层模型选择停车者平均满意度、高峰时段违章率作为目标函数指标,将各建筑物的动态停车需求概率分布、拟实施共享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各停车场高峰时段的泊位占有率要求作为约束条件.下层的仿真模型中设置了仿真规则,将随机停车序列中的个体配置到合适的停车设施中.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子驻车制动EPB系统与控制理论,设计了EPB试验平台结构图与平面图。为了更好地模拟实车工况,设计了一款车身姿态模拟器,提出以试验平台为基础模拟实车工况和采集制动压力的方法,并给出该平台的4种驻车功能及其工作机制。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计算与Simulink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平台的制动性能,能够满足实车制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可并行存取的立体停车场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立体停车场的物联网结构,包括IC卡读写器、车辆入位识别器、语音和文字提示器、摄像头、地面车辆检测器、吊箱升降/平移控制器、吊箱门开关控制器、停车位门控制器、收款机IC卡读写器和地面行车信号控制器,通过系统提示,司机可自助完成存车、交费、取车等操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狭小空间内泊车难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平行泊车位的自动泊车系统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策略。在轨迹规划层采用圆弧切直线的几何方法进行泊车路径规划,利用三次样条插值保证路径曲率连续,基于二次规划求解满足泊车过程约束的最优速度曲线。跟踪控制层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基于PID和MPC分别设计纵向及横向控制器,实现对期望轨迹进行跟踪。通过Prescan/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动泊车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策略能够使车辆精确、平稳地泊入平行车位。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基于模型小车的车辆自动泊车系统的基本参数计算.通过小车最小转弯半径,转弯环道最小宽度的计算,并结合自动泊车策略所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确定了自动泊车小车转弯参数及特征环境参数.针对实际车辆与模型小车在参数上的区别,以及测距方案的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停车场有效泊位占有率变化特性及其短时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停车场泊位变化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停车场有效泊位占有率短时预测模型.南京某停车场实测泊位数据分析表明,在不同的观测尺度上,停车场有效泊位占有率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相似性,但观测尺度越小,随机性越强.基于有效泊位占有率的这种短时变化特性,提出采用小波分析和加权马尔可夫组合模型对有效泊位占有率进行短时预测.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对有效泊位占有率时间序列进行多分辨率的小波分解,并对低频信号与高频干扰信号分别进行重构,然后对重构后的基本信号和不同分辨率的干扰信号分别建立加权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最后对各自外推的预测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对有效泊位占有率的短时预测结果是有效的,但模型的预测精度依赖于有效泊位占有率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东街口中心商业区停车行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的停车问题特别是商业中心的停车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福州东街口中心商业区停车目的、停车时间分布、停车场选择等问题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福州东街口中心商业区存在着停车时同、空间利用的不均衡现象,现行的停车费率没有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赍率标准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立式停车楼将是未来停车场的发展方向,停车诱导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停车需求预测是停车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模型割裂了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互联系和反馈的关系,提出了基于OD(起点—终点)出行数据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设计了模型之间的迭代计算的规则。通过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OD对停车需求预测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