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甘蓝色素具有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蓝的特性,紫甘蓝汁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代替酸碱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酸碱指示剂使用。在制备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吃过紫甘蓝吗?它是一种紫红颜色的蔬菜,其紫色的叶球在众多的蔬菜中十分显眼。在生活中我注意到,凡是含有叶绿素的蔬菜都是呈现出绿色的。我又从资料中得知,不同颜色的蔬菜是因为它们各自含有不同颜色的色素。那不同颜色的色素其性质是否一样呢?我决定做一组实验,来探讨一下紫甘蓝的色素对酸碱度的敏感性。首先,我用热水作溶剂将紫甘蓝叶子中的色素提取出来,然后,我分别将其加入相同体积不同酸度的6种溶液——硫酸溶液、醋酸溶液、硫酸锌溶液、醋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我看到,6支试管中呈现出了各异的鲜艳颜…  相似文献   

3.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的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实验,其中建议先制备酚酞琼脂块,用酚酞作酸碱指示剂,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酚酞琼脂块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酚酞遇碱为红色的原理,说明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由于本册教材为初一年级新生使用,该阶段的学生没有接触到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设计微型实验,利用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实现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过程的可视化,在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学生可直观观察到碳酸氢钠的生成,便于学生更好地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的过程。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彩色同心圆环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表述了紫甘蓝色素的变色原理图。以紫甘蓝汁作为酸碱指示剂设计实验,在球型冷凝管中制成色彩炫丽的pH色柱,促进学生形成指示剂变色范围的概念,在稀释溶液和测定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实验中培养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判断盐酸滴定碳酸钠终点现象的实验中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⑩酸和碱     
秦仁喜 《中学理科》2007,(1):39-42,93
1.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呈_________色,遇碱溶液呈__________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呈________色。  相似文献   

8.
夏琴  杨砚宁  毛明 《化学教学》2016,(10):39-41
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利用紫甘蓝汁稀释液作指示剂、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气体,由手持pH计的“断点式”检测,继而改用pH数字传感器“连续式”检测干冰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通过观察混合液酸碱度和紫甘蓝汁的色差变化,从定性、定量和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实验方法严谨,实验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实验只用试管间断性检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用基准物质草酸(H_2C_2O_4)标定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浓度,选择什么来作滴定终点的指示剂问题,现行教材对此其说不一,有的认为应采用酚酞作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值  相似文献   

10.
借助黑枸杞指示剂,在试管或U形管中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时,酸碱混合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层,从而形成漂亮的彩虹管。设计多组对比实验,探究利用黑枸杞指示剂制作彩虹管的实验条件及影响色层稳定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从紫薯、洋葱、紫葡萄、桃子皮、李子皮、茄子皮、紫甘蓝、马铃薯、胡萝卜、笕菜等常见蔬果中提取的色素在不同pH值范围的变色情况,得到了这些蔬果在作为指示剂时的变色区间.再将这些色素用于测试洗涤液、矿泉水及饮料等的pH值,其pH值和pH试纸的测试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探究内容之一,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纽带,同时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下面将该实验常考查的类型题归纳如下。题型1: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常见酸碱指示剂及遇酸碱溶液显色状况二、学过的干燥剂特点及适用范围三、复分解反应定义、特点、发生条件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
饮料彩瓶子实验是根据蓝瓶子原理设计的趣味实验,该实验中还原性物质(如葡萄糖或维生素C)浓度、氧化还原指示剂(如食品级亮蓝色素)浓度、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实验现象,本研究旨在利用数字化实验,采用正交思想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不同条件对饮料彩瓶子实验振荡周期和实验效果的影响,找到制作饮料彩瓶子实验的最佳配方为B饮料(石榴蓝莓),质量分数0.1%的食品级亮蓝色素用量:4滴,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用量:2 mL,可以使振荡周期为6~7分钟,达到以蓝-绿-黄为主的4组颜色交替变化的实验效果。为一线教师改进“蓝瓶子”实验提供了参考借鉴,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考题 (2006年徐州中考题)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充分反应后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出现,下面以氢氧化钠和盐酸为例谈谈在中考中的应用。一、指示剂的选择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因为现象不明显,所以反应中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1.选择酚酞试液作为指示剂为使中和反应现象更明显,可选择酚酞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钠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为了说明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材中给出了它与水的反应,然而教学中却出现这样情况: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可在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溶液颜色褪去.而教材给出的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水,如果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实验过程中是不会出现溶液颜色褪去这一现象的.  相似文献   

18.
朱国明 《化学教学》2000,(7):42-42,15
有机化学的教学中 ,有些问题学生易出错误 ,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商讨。1 氯苯与氢氧化钠教材中氯苯制苯酚的简单介绍 ,是这样说的 :铜作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氯苯在碱性溶液中可水解制得苯酚 ,但此段文字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受到氯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加热反应生成乙醇和氯化钠的影响 ,有很多学生简单理解氯苯在常温下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苯酚。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证实 ,常温下氯苯极难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事实上氯苯与氯乙烷有很大的不同 ,氯苯上的氯原子很难被取代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氯原子与苯环之间发生了p -…  相似文献   

19.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产生的压强差,将液体快速压进容器中。许多师生认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从烧杯压入烧瓶,但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很难形成喷泉,即使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很难产生成喷泉,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20.
碘洒五变色     
碘酒五变色实验涉及新课程化学1、2(必修)中卤素、二氧化硫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操作,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奥妙无穷,巩固和提升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实验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黄、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在水溶液中,单质碘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重新析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色。单质碘遇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