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闭合需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认知闭合需要(t=3.64,p<0.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t=2.79,p<0.01)和职业决策困难(t=0.51,p<0.001)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2)认知闭合需要、职业决策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两两显著正相关(r=0.42~0.64,p<0.01);(3)认知闭合需要(β=0.14, p<0.01)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42, p<0.01)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闭合需要与职业决策困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70.83%。结论:认知闭合需要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闭合需要水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降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  相似文献   

2.
"职业延迟满足"是衡量创业型大学生心理素质成熟度的重要视角,本文针对创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展开研究,同时考察入世心理、出世心理和自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借以分析创业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及互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职业延迟满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和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延迟满足;出世心理、入世心理和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龙立荣和彭永新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民办高校45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维度均低于对照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维度水平,且差异显著;男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方面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不同生源地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13所具有招收聋生资格的高校的445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上水平;聋人大学生的性别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健听朋友数量能预测其自我评价和信息收集;学习成绩能预测其制订规划;情绪调控和情绪利用能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五个维度。研究情绪管理能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于提高残疾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等问卷,随机抽取405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呈显著相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来预测职业成熟度。因此,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成熟度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竞争态度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417名大四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这三个量表的性别主效应关系显著。在良性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过度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活动,清楚职业决策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相互机制是一个有效的着力点.研究发现职业规划探索的失败是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一个主成分,而相应的干预研究也证实了改善职业决策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大学生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相互机制分析来探讨干预大学生职业困难的新途径,即提高大学生职业效能感从而降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南阳理工学院13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整体上不高,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决策困难。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分析显示:在性别和家庭来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历层次、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类型上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和理论,并对国内外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一、二年级558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中笔者只设计了性别、年级以及生源等3个变量,并研究这些变量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和专业承诺量表对1336名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以及职业决策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专业承诺、职业决策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2)在社会支持、职业决策效能感对专业承诺的影响模型中,社会支持直接影响专业承诺,并通过职业决策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专业承诺.职业决策效能感直接影响专业承诺.  相似文献   

11.
借鉴美国心理学家Taylor和Betz(1983)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和彭永新、龙立荣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形成了《高职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徐州市三所高职院校的350名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修订后的《高职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高职女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四地高校的5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均显著;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专业承诺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校贫困生职业决策困难调查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职业探索行为量表,对472名被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生在职业决策困难总体上的得分偏高,其中,信息探索困难程度最大;贫困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负相关;贫困生职业探索行为与职业决策困难呈负相关,尤其是环境探索与信息探索困难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教育者要重视提升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的个体探索能力,指导他们学会调适择业焦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时,利用其自身能力去完成职业决策的自信程度,它会影响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一般,并且个体间有较大差异.个体心理特质的差异是其决定性因素,而外在的经济环境、支持系统以及实践经验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以及改变个体归因等都是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此外也要从社会层面去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其择业就业以及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绍兴市某高校的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归因方式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并在专业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在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归因)都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努力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牡丹江市310名本科生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在整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应通过发挥其社会支持作用,提高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引导大学生增强职业决策能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牡丹江市310名本科生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在整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应通过发挥其社会支持作用,提高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引导大学生增强职业决策能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团体辅导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法:通过发放问卷筛选出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学生,经访谈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实验过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提高自信心,明确职业方向,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结论: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辅导的有效方法。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是一种更明确、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79名大学毕业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数据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效应,同时还能通过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正向的间接效应,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9%。生涯适应力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