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体系之一地位凸显,彰显出独特的立德树人价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丰富的价值,具有明确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协同性.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具有价值引领、实践育人和情感化人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价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质,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充分把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实施样态的一致性和侧重点,在劳动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那么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就必然离不开劳动教育.通过在学校实施系统的劳动教育,让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中立德、在劳动中创新、在劳动中发展,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体现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广州市执信中学构建初高中六年整体化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培养路径和过程性综合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实现了劳动精神的再塑造,服务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类劳动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生产劳动教育应围绕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和工业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且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传统维度重在体现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以及劳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创新维度重在提升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创意能力;服务性劳动教育应围绕关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公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实行,在对他人、学校和社会公益岗位的服务中,增强学生共情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劳动的形态有不同之处,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调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综观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忽视、学校轻视、家庭漠视、学生无视等现象。这既有悖于新时代教育方针,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打折扣。学校在这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开创劳动教育新样态、开辟劳动新途径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从理论、政策走向实践,核心要务是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本研究以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为逻辑出发点,通过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两种课程形态、四类课程模组、三种价值层级以及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确立了基于"形态—模组—价值"的"两维—三级—四类"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便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劳动教育是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建构新时代劳动课程,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要从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多维度构建课程内容,做到与学习融通.,坚持教劳结合思想内涵的根本遵循;与生活沟通,深掘“具身性”劳动教育情境;与社会联结,彰显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国际接轨,坚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与未来同向,实现“完人”培养过程和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是重塑劳动教育价值的"试验田",也是职校学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途径,更是重振我国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劳动与教育割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劳动主体与客体割裂等问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赵乾琨 《科教导刊》2021,(2):183-184
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为教育体系中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劳动教育2.0提升计划为例,全面探究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论述构建"一核四维,多轮驱动"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认知、情感与实践等方面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厘清劳动教育在认知逻辑、情感逻辑和实践逻辑中的内在层次,是有效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在认知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囊括了"人人都要劳动"的低阶认知、"劳动创造价值"的中阶认知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高阶认知;在情感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蕴着感知劳动乐趣的初级层次、体会劳动光荣的中级层次、厚植劳动精神的高级层次;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包含了注重养成劳动习惯的初级阶段、着重培育劳动技能的中级阶段以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人类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基本作用之一是保持和促进手的发展进而促进脑的发展。劳动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几乎同时发生,工具是劳动的重要因素。海德格尔展开了劳动/操劳、工具、世界之间关系的丰富内涵:个体的人唯经由打交道和上手才能领会工具,劳动中知晓何所用、何所来、不合用。不合用是修理、改造和创新工具的动机源头,也是工具维持性创新的动机源头。人唯有经由劳动才能理解指引网络,理解真实世界。劳动教育的目的因而与认识工具、认识世界联系紧密。劳动教育本质是一种劳动,是发挥出教育功能的劳动,因而具有六方面特点。在学校场域外的劳动教育在缘起、目的方面具有多样性。由于劳动本身就有去遮蔽而使真理敞开的功能,因而认识性劳动、探索性/创造性劳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相关,是劳动教育格外重要的方面。上手可以把个体迅速带往前沿,“上手”概念呈现出循序渐进作为教学原则的局限。世界随着工具的使用和上手状态亮相,工具是先进的,亮相的就是先进的世界,因而劳动教育课程中特别需要安排学生上手不同的、丰富的、先进的工具。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为新,突出体现在劳动教育中可见的先进工具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从1958年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学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构建以"立身修心"为总体目标,以"修德、明理、尚学、生才"为教育基本元素的课程体系;二是促进学科融合,强化劳动教育;三是实施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五是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习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入手,指出存在的不足,分析新时代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小学学校领导层面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缪昌武 《江苏高教》2020,(4):60-63,90
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新时期高职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内在逻辑,并进而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现阶段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重心。劳动教育不会矮化高职的形象,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视阈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在探究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相互关系中寻求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具有长期性、多维性、融通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有效的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聚焦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是学校劳动教育20余年一以贯之的思想。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学校从"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视角梳理、总结经验,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