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等若干核心关系进行综合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功能与价值,分析了南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南通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借鉴苏南经验,提出南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开发大运河景观长廊,建设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挖掘大运河历史故事,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坚定文化自信,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民歌指流行流传于大运河船民、渔民和沿线居民中的民歌俗曲.这些民歌俗曲的传播接受,以大运河为依托,具有因河而生、依河繁衍、沿河流转的特征.大运河民歌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大运河沿线区域的风土人情与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等内容.大运河民歌是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重视、加强大运河民歌的整理研究,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助力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大运河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多赢.  相似文献   

4.
第一讲:亲近大运河2006年4月7日,全班同学向微山湖口双闸遗址进发。为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收集韩庄运河的遗留文物,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上午9时,我们来到了大王庙遗  相似文献   

5.
骑行是体验线性文化线路的方式之一,大运河是我国典型的线性文化线路。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并找到其对大运河骑行的实践启示意义。研究表明,探访运河文化,体验中国南北风情是大运河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大运河骑行旅游者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6.
口承语言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心理情感等在民俗中的反映,民俗的口头创作不仅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传说,也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先民文化生活的总汇,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是维吾尔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具体的表现。重视和研究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文化发展的特征,在了解维吾尔族过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不仅能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理解、丰富人类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材料,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大运河承载着古代人民勤劳勇敢、睿智创新的优秀品质,蕴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生态涵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时至今日,大运河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传承以及人文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区域空间地理风貌展示、区域交通枢纽优化、生态环境改造、文化传播与交流、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基因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河南大运河在大运河流经省份中具有特色资源优势.文化和旅游融合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题中之义、时代趋势.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基于建设河南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构想,提出构建"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以生态整治和文化传承两方面为着力点,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开发文旅产品,塑造鲜明的"隋唐运河"IP品牌.最后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措施落实等方面保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之,"大运河"成为热词,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始算,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已逾2 500年,在漫长的历史中,修整、改造、疏浚、开凿新河道不断,直至清康熙中才形成今天的绝大部分为人工河道的大运河的格局。大运河沟通中国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与江南地区,深度融入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影响深远,包涵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水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的开凿,改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和人文面貌。对于嘉兴这样的江南城市而言,运河更成为其文化上的重要分水岭。人文荟萃的嘉兴由于运河而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区。这充分表明: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经济,而且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融合,促进了江南城市的蜕变;不仅使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使江南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对于运河边的嘉兴而言,则是改变了其原先以渔稻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结构,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运河之城”。  相似文献   

12.
京杭运河的流淌曾给山东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随着运河申遗的提出,运河的旅游功能日渐重视.文章对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产品体系的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3.
水弄堂是无锡古运河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对"水弄堂"(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修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析,提出其未来规划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深化保护与发展理念,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完善街区运营与管理,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通过大运河绝版地景观无锡水弄堂现状探究,以期保护运河原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改善两岸原住民生活环境,推动大运河惠民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临清迅速成为各地商贸滋聚之地。在规模、人口和经济繁荣程度上,临清都是全国性的一流大城市。鳌头矾是临清的一个特殊生长点,是临清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同时也是临清人文景观的亮点。它集中展示了临清城市的生命历程,也展示了这个城市的精神本质和作为大都会的文化生命意义。运河强烈地改变着临清人的价值观念、生产价值模式、消费观念,以及日常生活及其审美观念。运河提升了临清的精神结构,使临清深受江南既重利又重文的城市精神的浸染,绝不类于一般北方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万历年间泇河开通以后,枣庄逐渐成为明清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由于漕运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品流在枣庄的聚集,不仅刺激了本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枣庄区域社会呈现出广收博览、融汇贯通、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许多城市的命运与大运河的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18.
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地处山东运河沿岸的聊城逐渐由一个地方政治中心城市转变为一个发达的商业城市。来自各地的商人特别是山陕商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商业经济的发展对聊城的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朝末年,由于天灾人祸频繁,山东运河逐渐被废弃,聊城也衰落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