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下简称“长征公园”),是保护和传承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创造的、烙有贵州印记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的创新之举,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思政元素,对于新时代青年培育社会主义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艰苦奋斗精神、赓续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用好用足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必须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地位的认知解释、长征精神的实践养成以及长征文化的价值弘扬四个层面切入,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根铸魂。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民歌指流行流传于大运河船民、渔民和沿线居民中的民歌俗曲.这些民歌俗曲的传播接受,以大运河为依托,具有因河而生、依河繁衍、沿河流转的特征.大运河民歌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大运河沿线区域的风土人情与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等内容.大运河民歌是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重视、加强大运河民歌的整理研究,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助力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大运河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多赢.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功能与价值,分析了南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南通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借鉴苏南经验,提出南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路径:开发大运河景观长廊,建设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挖掘大运河历史故事,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坚定文化自信,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苏州段在运河文化带中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等特点,其生态和谐建设虽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文化遗存保护不到位、文化创意创新不够、文旅融合品牌发展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将文化传承创新的宏观外部机制、中观中间机制及微观内在机制三种实践机制有效贯通,集成创新,加强大运河文化协作管理、加大文创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文化和生态一体联动,打造世界顶级遗产廊道与蓝绿交织的生态走廊。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和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深化内涵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学校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强化其内涵建设。文化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巩固内涵建设成效的有力保障,而众多高职院校在推进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方面都面临着"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视角,从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及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两者有效融合应遵循的原则与路径,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等若干核心关系进行综合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7.
李闽  殷丰泽 《中国培训》2023,(2):98-10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应“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继承、融合、创新"六字文化建设方针,重点做好文化融合工作,努力促成企业讲发展、员工讲团结、文化讲融合的局面,为企业重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与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大运河漕运被视为"南北之咽喉,军民之命脉".为了保障漕运的可持续性畅通及其重大职能的实现,清朝制定了涉及漕运管理各环节的法律制度,构建了以"律、例、典、令"为主要内容的大运河漕运管理法律体系,满足了大运河漕运管理的需要,并对当代大运河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希 《教学与研究》2023,(3):112-122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以及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相继投入建设,这既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善用之”的“大思政课”载体。国家文化公园从公共交往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历史记忆空间等维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以“会说话”的称谓、符号等隐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喻载体,通过赋能具身认知、具身体验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所。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可借助国家文化公园以文化人、隐性教育、情景体验等功能,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品格、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