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明艳  陈梅 《情报科学》2017,35(5):171-17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 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 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 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经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互动以及舆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向影响的研究也已 经取得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关于社交网络内涵、互动模式、功能机理及其结构特性的分析还缺乏系统性,尚未形 成完备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对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溯归纳与系统梳理,分别从社交网络的内涵拓展、 用户行为、功能定位及结构特征出发对已有研究进展进行了脉络分析与体系建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 望。【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社交网络本质内涵及其运行机制的全貌呈现与本质回归,对于未来相关领域研 究方向的科学把握以及前沿问题凝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生态理论的研究起源和进展进行归纳和梳理,厘清国内外网络信息生态 领域的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为促进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方法/过程】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核心文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网络信息生态的关键词Timeline相关学者、研究热点等几大方面绘制了 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揭示了该领域现有的研究分布和研究态势,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结果/结论】商务网络 信息生态链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关注价值是如何流动、创造以及博弈等问题。该主题下相关文献数量较少,因此 综述涵盖的主题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本文对国外政务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引入政 府管理模型和公民参与模型的基础上,以民主性的强弱为整体脉络,从研究概况、理论模型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综 述研究现状。并以理论研究和实施应用为两个切入点,指明我国政务社交媒体发展方向。【结果/结论】目前国内社 交媒体政务研究平台研究不够充分,研究范围应该扩宽;在实施应用中各个地区发展平衡问题、图片和视频处理技 术、政府和公民需求一致性问题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卫东  陆璐 《情报科学》2018,36(4):22-2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为档案馆藏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探讨其理论模型和发展规律对提高档 案馆藏资源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用户为 中心的思想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藏资源服务的系统模型,阐述了社交媒体用户、社交媒体平台以及馆藏 资源三个主要模块的功能。【结果/结论】提出了关注公众需求、发掘平台价值、加工馆藏资源和明确发展战略四方 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热度的相关因素,找准谣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演 变规律,科学有效控制网络谣言所带领的负面效果。【方法/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从网民、媒体、政府三 个维度展开对谣言热度的研究,并使用Vensim PLE 软件对构建的谣言热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由仿 真结果可知,政府公信力、媒体影响率、网民群体极化程度等变量都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较大影响。根 据仿真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佳  黄程松 《情报科学》2018,36(7):170-176
【目的/意义】以国外网络环境中信息过载相关研究为研究对象,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梳理研究脉络,为研 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方法,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情境、产生原因、症状或影响、 解决对策六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过载主题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述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中信息 过载研究涉及理论与模型呈现分散化、多样化特点;以调查研究、实验与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在线购物情境 与社交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过载研究尤为集中;信息主体分别从主、客观信息过载影响因素入手,应对信息过载给信 息行为与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揭示了网络信息过载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国内信息过载理论与实践提供借 鉴。  相似文献   

8.
刘虹  李煜 《情报科学》2023,(3):119-126+144
【目的/意义】研究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发展特征、科研合作态势与研究向度,为我国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启示。【方法/过程】从国家、学科、作者三个视角对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力量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其科研合作态势,提炼目前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向度并总结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国际学术社交网络研究呈现围绕多个权利中心聚集的多国家合作、多学科融合特征,中国、美国、英国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国家,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学科;科研管理评价、用户采纳、信息推荐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学术社交网络交互的学术评价和人才发现将是新兴研究热点。【创新/局限】借助可视化工具,从国家、学科、作者、主题等不同维度系统梳理了国际学术社交网络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何杨  李洪心  杨毅 《情报科学》2019,37(3):146-151
【目的/意义】新媒体过度使用算法技术导致用户受困“信息茧房”是近来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的焦点之一,通 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群体极化动力机理能够为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回顾网络群体极 化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以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为例,通过对网络群体极化的诱因与效应分析进而对网络群体极化 的动力与阻力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群体极化的动力机理模型。【结果/结论】最后根据提升社 会正效应、抑制社会负效应、增强网络群体极化阻力与减弱网络群体极化动力等原则提出相应引导策略,为政府部 门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融入将推动图书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业态革新,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各领域的服务创新。【方法/过程】本文以SCI、SSCI、Scopus数据库为来源,通过对文献 进行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呈现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内容和热点应用场景、AI在智慧图书馆中的未来研究 趋势以及AI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果/结论】从热点主题内容上看,本文梳理了学者们的主要研 究兴趣;根据AI的技术优势以及智慧图书馆的业务需求,梳理出AI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五大应用场景,并提出该领 域未来四个研究趋势;最后,结合AI技术未来最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了AI为智慧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提出AI 技术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创新/局限】本文分析了AI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落地场景、未来研究趋势以及图书馆可 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但研究的样本文献主要基于国外主流数据集,在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文献。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了社交媒介建构的虚拟网络空间之中,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本文从信息内容和网络结构两个层面综述了国外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社交媒体研究, 指出了基于内容的主题提取, 信息传播的流行度分析, 社交媒体中的网络结构分析以及社区发掘等重要的研究领域;具体阐释了一部分具有基础性或典型性的模型、算法、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比较, 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可能发展方向。最后, 本文讨论了国外社交媒体影响力研究对基于国内语境之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欣颖  徐恺英 《情报科学》2022,40(6):185-193
【目的/意义】通过对近 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掌握国内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 【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 论】总结出医疗健康情境、生活情境、工作情境及社交媒体情境四个情境下的研究热点;归纳出扩充及细化研究群 体、注重研究理论与模型、注重研究方法、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及关注社交媒体的应用 5个未来研究趋势。【创新/局 限】未来将对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与国内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张鹏  赵动员  梅蕾 《情报科学》2020,38(2):170-176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对信息 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复杂网络和用户属性的角度,对强弱关系连接的信息传 播模式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间、网络结构属性、用户异质性、用户影响力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信息 传播模型进行了功能及演化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移动社交 网络信息传播机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个主要方向:研究强弱关系共存网络结构的信息传播机制;关注互动内容 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借鉴现代社会物理学理论完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理 论坚韧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近年来移动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建模仿真对谣言传播群体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部 门有效应对和控制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 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最后 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谣言在前期发展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杀 伤力也最大;移动社交网络环境对谣言传播有促进作用;网络容量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大;本文模型通过仿真 验算,证明可以用于对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5.
李宏  李微 《情报科学》2017,35(9):172-176
【目的/意义】随着部分使用者退出社交媒体和注销社交媒体账户,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由此而生。但究竟 什么是社交媒体倦怠,社交媒体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机制如何,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探讨。 【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及其社会学意义,探究了社交媒体倦怠产 生的原因,归纳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整合图,为社交媒体倦怠 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朱晓峰  葛锐  蒋勋 《情报科学》2022,39(1):109-120
【目的/意义】数字时代“开放政府数据”热潮产出了丰硕成果,对其研究主题结构和演化脉络进行全面、精 准的可视化揭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该领域研究,科学地指导我国实践开展。【方法/过程】以 2000-2019 年 WOS数据库中“开放政府数据”主题文献为基础,借助新型SLM算法探测主题社区,梳理研究主题分布;同时嵌入 SNA方法,引入“传导率”指标定量评估主题社区成熟度和内外部关联,并利用Cortext平台构建时序演进过程。【结 果/结论】国外开放政府数据研究已形成四类主题社区:健康社区、开放数据社区、管理社区以及安全社区,目前仍 存在“主题遍布粒度不够细化、新兴主题社区亟需成长、演化脉络断续明显”等问题。【创新/局限】嵌入新型算法 SLM 划分主题社区,结合 LDA 模型对国外 OGD 研究主题关联与演化进行了完整阐释。但本文仅选取 WOS核心 库的相关主题文献作为数据源,存在进一步扩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赵蓉英  张扬 《情报科学》2018,36(10):171-177
【目的/意义】情感分析目的是对用户评论等网络文本信息进行抽取和情感判断,为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 决策支持。本文旨在分析情感分析提出至今相关研究的主题演化规律,及图书情报学科进行情感分析的研究特 点。【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的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情感分析研究发文量、学科、主题及研究热 点规律,并利用 Web of science学科类别分析情感分析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特点。【结果/结论】本文总结出情感分析研 究不仅与社交媒体联系密切,更融合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图书情报领域开展情感分析研 究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实际需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者应把握这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王战平  白阳 《情报科学》2021,39(9):186-193
【目的/意义】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对于人们理解自然界规律,优化社会管理,推进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网络 社区环境为群体智能涌现提供了研究和应用的新场景。【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群体 智能涌现的现有研究内容,网络社区环境对群体智能的影响作用,网络社区中群体智能涌现的类型,以及网络社区 群体智能涌现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对网络社区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展开梳理总结工作。【结果/结论】现有针对网络社 区环境下的群体智能涌现研究侧重于网络社区群体智能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但少有对其深层次的成因、动因等方 面的研究。未来可继续深入理论探讨并拓宽其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公共危机管理等领域展 开实验应用研究。【创新/局限】本文的梳理工作对于全面了解群体智能涌现在网络社区环境中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但受现有相关应用研究数量上的局限而难以对网络知识社区群体智能涌现应用研究方面给予更丰富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日益加剧。研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动力学机理,科学地把握网民情绪演化规律对塑造健康的舆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网民情绪演化为主线,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情绪唤醒、情绪干扰、情绪疏解三个维度并结合“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吃空饷”案例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仿真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仿真结果分析,网民的媒介素养、认知水平;媒介的议程设置、平台监管力度;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回应速度等因素对群体极化的影响程度更为重要,并以此为群体极化的治理工作提供相应对策。【创新/局限】以情绪演化视角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结构化系统性研究。局限在于数据的量化处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且系统因素的选取还需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