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棠果酒的酿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海棠为原料,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酿制海棠果酒的生产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果胶酶酶解海棠果浆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700u/100g、PH值4.5、温度45℃、酶解时间为120Nin。同时研究了海棠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调整糖度为15%、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大米为原料,采用打浆、糖化、液化、发酵等工艺制备大米发酵饮料。以L-乳酸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大米发酵饮料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4%、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7h。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以速溶红茶粉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制作奶茶饮料的合理工艺及配方。以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作为主要评定指标,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配料为:鲜牛乳50%,速溶红茶粉0.3%,蔗糖5%,卡拉胶0.03%,蔗糖酯0.06%,单甘酯0.06%。  相似文献   

4.
郭小霞 《科技风》2012,(10):45-46
本实验以干酪副产物——乳清为原材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进行发酵,添加调味料后调制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发酵饮料.对原料进行处理后,以 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干酪乳杆菌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清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发酵乳清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干酪乳杆菌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8h,乳清底物浓度为10%,发酵温度为41℃.获得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发酵乳清饮料,其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唐良华  夏黎明  苏敏 《科技通报》2006,22(5):622-627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Bacillus sp.ZJU318产酶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快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3.28%黄豆粉,0.023%蔗糖,0.075%K2HPO4,配制时的pH为12(灭菌后pH为8~9);此外,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接种量20%,摇瓶装量20mL(250mL三角瓶)。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脂肪酶的发酵水平可达24.7U/mL。Bacillus sp.ZJU318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40℃保温1h,活力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在50℃和60℃的条件下保温1h后,酶活降低得比较明显;酶作用的最适pH为9.0。在pH7~10,该脂肪酶较稳定,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证实黑曲霉中含有麦角固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用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料水比是影响发酵的显著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0,初使PH值7.5,发酵时间66h,碳源(麸皮)和氮源(豆粕)此8:2。最佳发酵条件下麦角固醇产量可达0.983mg/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马长中  辜雪冬  罗章 《内江科技》2011,32(11):102-103
为了研制乳酸茵发酵青稞饮料,本文采用CaCl2用量、液化酶用量和糖化用酶量的单因素实验,青稞饮料发酵时。每隔1小时测定青棵饮料发酵过程中的总酸度、pH值、乳酸数、细菌总数实验结果表明,CaCl2用量为0.022g、液化酶用量0.02g、糖化酶用量为0.075g是适宜的;青裸粉经过液化和糖化酶的处理,发酵过程的总酸度、pH值、乳酸数、细菌总数变化,乳酸茵发酵青裸饮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探索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而使C02和乙醇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收率。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钠作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1/Co催化剂,沉淀时PH值为11,Cu、Zn、AI物质的量之比为9:8:15,加入Co的量为Cu、Zn、Al物质量总和的15%时制备所得的催化剂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400℃,反应压力0.6MPa,乙醇与二氧化碳进料体积比为1:150,乙醇进料速度为0.3mL/min时合成反应最佳,此时乙醇的转化率为53.33%,乙酸乙酯的产率为9.77%,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18.33%。  相似文献   

9.
以产L-乳酸的两种乳酸菌种进行复合配比发酵原料乳,开发功能性酸奶产品,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La与Lb配比为2:1、接种量为32%、加糖量8%、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7h。该结果为改进酸奶的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将为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心痛宁片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提取效率的其它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液为倍数为8倍,6倍,提取时间为2.0小时和1.5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乳酸菌发酵青稞饮料,采用CaCl2用量、液化酶用量和糖化酶用量的单因素实验,青稞饮料发酵时,每隔1小时测定青稞饮料发酵过程中的总酸度、pH值、乳酸数、细菌总数。实验结果表明,CaCl2用量、液化酶用量和糖化酶用量的单因素实验表明,CaCl2用量为0.022g、液化酶用量0.02g、糖化酶用量为0.075g是适宜的;青稞粉经过液化和糖化酶的处理,发酵过程的总酸度、pH值、乳酸数、细菌总数变化,乳酸菌发酵青稞饮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硝酸改性玉米芯对废水中Cu^2+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硝酸改性玉米芯吸附体积50.00mL的实验室模拟含Cu2+废水的最佳去除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投加量为0.6000g,吸附体系pH值为7.0,吸附时间为60.00min,初始浓度为10.00mg/L,常温条件Cu^2+去除率高达96.07%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黄酒米浆水的混凝澄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卫华  钱俊青 《科技通报》2002,18(3):197-199,204
采用硫酸亚铁为混凝剂混凝澄清黄酒米浆水,通过条件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在PH值为8.0,混凝剂FeSO4,加量为1.4mg/L,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时间为5min时,澄清后透光率可达90.0%,可作为工业用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丙烯酸与正二十二碳醇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二十二酯。分别讨论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溶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5:1,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为1.2%,反应时间为8小时,溶剂与原料比0.7:1,丙烯酸二十二酯的酯化率为95.3%。  相似文献   

15.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LC同时检测黄芩提取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优化黄芩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比较水提法、乙醇浸渍法、乙醇热回流法的优劣,确定制备黄芩提取物的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102.5%。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乙醇热回流法,最佳工艺条件:80%乙醇热回流提取2h,乙醇体积为10倍量。最佳条件下的提取率分别达到。17.24mg/g,22.89mg/g。结论:乙醇热回流法具有高效、环境友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为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依据;另外,HPLC法可用于黄芩提取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发酵型果酒作为酵母菌的作用下加工制成的低度酒饮料,其果实中富含的的营养成分与微生物代谢合成的有益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以红枣为原料,分析其发酵酒的生产工艺,旨在研制出具有市场前景的红枣发酵酒。  相似文献   

18.
以枸杞、大枣为原料,添加葡萄酒高活干酵母,制得枸杞酒。对工艺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单因素:糖的添加量、枸杞与浸泡枸杞的水的比、柠檬酸添加量、葡萄酒高活干酵母添加量、前发酵时间、前发酵温度,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糖添加量与发酵液的比为1:8,最佳浸泡枸杞与水比为1:10,最佳柠檬酸添加量为6g/L,最佳酵母添加量为枸杞干重的5%,最佳发酵时间为6天,最佳发酵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工艺及质量考察方法进行制定,并且对所制备的工艺及质量考察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使用试验对比方法,选择最佳溶解对乙酰氨基酚的混合性溶剂,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该质量控制方法的回收率、稳定性。结果:试剂A、试剂B、试剂c在放置24小时候,试剂A和试剂B出现对乙酰氨基酚析出,试剂C没有,说明选择丙二醇、PEG400和水共同组成的混合液作为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剂最好;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方程为A=0.012+0.0728C,(r=0.9999),说明对乙酰氨基酚在浓度为3.6μg/ml-8.4μg/m1的范围内,吸收度和浓度具有十分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乙酰氨基酚的回收率为100.56%,KSD为0.34%,说明回收率良好;该溶液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其形状、PH、吸收度均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说明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对乙酰氨基酚工艺符合大规模生产条件,并具有科学合理性,值得使用推广,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对乙酰氨基酚注射剂的质量进行控制,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回收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王振强  申森  付慧坛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189-190,192
本文利用白扁豆、薄荷等食源草药的营养成分、保健作用,进行了提取和过滤实验来研制保健茶饮料。提取草药的条件为100℃,30min,采用板式过滤,过滤药液澄清透明,为茶饮料的配方提供了原料。茶饮料配方:浸提液10%,糖5%,红茶粉0.2%,调配后由柠檬酸调pH值至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