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鑫 《广东教育》2003,(7):41-41
一次,我听一年轻教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酒店门口挂着一串灯笼,依次是红、黄、蓝、红、黄、蓝……酒店门口的一辆汽车挡住了部分灯笼,只露出6个。小朋友猜猜,这串灯笼接下去是什么颜色,一共大约有多少个?坐在我旁边的男生第一个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把汽  相似文献   

2.
张良 《教书育人》2006,(11):34-34
音乐专职老师休产假了,全校45位教师中只有3人能凑合着兼职教几节音乐课,又怎能分担全校19个班级的音乐课。这让负责教学工作的我大伤脑筋。殊不知,还有半年就退休的周老师主动找上门来。望着一脸怀疑的我,她说:“放心,年轻时我一直上音乐课,还是公社宣传队的骨干。我只有一个要求:把那架老风琴修好,钢琴我弹不来。”课表上墙,新学期开始了。我躲在窗外偷偷听课:嘿,姜还是老的辣!  相似文献   

3.
我所谈的“背课”,意思是在上课前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一系列材料装在脑子里,记在心上,做到呼之即出。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就历史课教学而言,常听学生说,历史太乏味了,人物多、地点多、时间多,事件也多,事件背景复杂,太难学了。面对这样的学情,我认为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种失策。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课讲活,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巧”。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上世纪80年代走上教育岗位的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至今已有20年的教龄。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和我的同事认识并尝试了各种新的教学法。我认为它们各有千秋。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它们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我把它概括为“四精一导”教学法。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间,我认为效果不错。不仅我所任教班级成绩得到提高,而且在每年的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如2004年的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我派出12名学生参赛,有6名学生获省市级奖,获奖率和获奖人数都为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6.
怎样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起来,让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呢?为此,我把“表演”引入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邵陈标 《江西教育》2004,(20):33-35
十年前(以下简称“前者”),我曾上过一节“网的认识”的课,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一等奖:十年后(以下简称“后者”)的今天,我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又一次上同样的课。我把十年前的教学实录与这次的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现摘取其中的三个片段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浮力”这一章节时,为了突出重点,我先出示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两个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盐水),问学生:“把三个乒乓球同时浸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上浮、”“真的上浮吗?”在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我突然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悬浮,另一个下沉。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主动地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乒乓球里有文章,并主动去看,结果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悬浮、下沉的两个乒乓球比上浮的重,从而引出了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刘荣娇 《江西教育》2002,(19):23-23
一、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作为积极探究新生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很多教师把写字看成是一项机械运动,在教学时要么把字枯燥地拆开,要么放任学生,甚至把写字当成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致使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写字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1.创设情境,激发写字欲望。展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包括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学生中的优秀作品,让书写美使学生精神愉悦;讲汉字的历史和作用,使学生明白写好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爱国的表现;播放古代书法家故事…  相似文献   

10.
彭芳 《广东教育》2003,(2):31-31
语文教学应该“动”起来,鲜活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用“心”学习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局面。一、化被动为主动钱梦龙说:“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摒弃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填鸭注入的教学模式,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去探求知识时,语文教学才算“动”起来了。教学《项链》,我一上课就单刀直入提出问题:“玛蒂尔德值不值得同情?”学生面对问题,不敢贸然作答。于是令人满意的场面出现了:大家认真地阅读,紧张地思考,热烈地讨论。结果是出现了“值得”“不值得”两种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1.
表哥说要带我去个好玩的地方,我很高兴。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家名叫“天堂”的电子游戏厅,门口赫然写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我慌忙地把刚跨进的脚缩了回来。那个店员出于他们的“待客之道”,不由分说地、十分热情地把我拉了进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电子游戏厅……  相似文献   

12.
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整理好教学用品,照例提前一两分钟到教室"候课". 我轻松地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巡视一下学生和桌椅.当我把目光落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情况,第二排的李东磊同学正往前搬他的桌子,使桌子之间的空间很小了,也显得很不整齐了.我灵机一动,轻轻地走了过去,故意地咳嗽了两声,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把身体凑近他的脸,手指着两张桌子中间,故弄玄虚地小声说:"你看,这能塞下王鑫吗?"(王鑫是我班最瘦小的男同学)同学们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乖乖地把桌子又搬回了原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14.
余建英 《江西教育》2004,(13):77-7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做到教学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我采取“一严二教三放”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类“姐妹题”,它们表面上看非常相象,有些题仅一二字之差,但实质却完全不同.下面我把高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几组似是而非的“姐妹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记得小时候老师曾考过我们这样一道有趣的题:树上有10只鸟,有人开枪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我想,现在正是进行着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何不用这个问题也来考考正在参与课改实验的孩子们呢?于是我机灵一动,把这个题目配上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等待着孩子们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有个拳击手走进酒吧间,把衣服挂在衣帽钩上,还在那儿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件衣服的主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拳击大王,谁也打不过他!”不久有人故意穿走了这件衣服,也在那里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穿走这件衣服的人是世界上最好的长跑健将,谁也追不上他!”——显然,这是挖苦那个拳击手的,这就是,你小子别狂,就算你的拳厉害,可打不着我岂不是白搭!  相似文献   

18.
应冰洁  裘桂萍 《红领巾》2007,(7):116-116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过年。我可是“大丰收”了。收了近2000元的大红包!攥着手中厚厚的一叠纸币,我笑得咧开了嘴。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的“生物学科技信息”栏目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我在利用这些科技信息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信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工作之余,根据教学需要我把这些信息分类给学生做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张孝祥说过:“穴壁而窥,见不盈尺;我登泰山,洞视八极。”意思是,从墙上打个洞,所见不会超过一尺;而登上泰山,则清楚地看到四面八方。这话颇给人以启发。填鸭式教学,由于把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过程囿于窄小的怪圈之中,学生所得毕竟有限,其结果往往是“穴壁而窥,见不盈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我登泰山,洞视八极”的境界呢?我想,研究性学习应是一条值得选择的攀登之路。尽管走这条路不乏艰辛,但它总比“穴壁而窥”更符合教学实际。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