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选择性亲和关系进行了探讨,二者借助理性行动这个媒介作用于资本主义,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独在西方成为可能。部分学者对韦伯命题的唯心论和一元论倾向的质疑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关于宗教伦理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韦伯问题"的概要阐释,提出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宗教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的原因。韦伯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精神。他在论证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精神的作用,忽视了物质的作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既注重精神因素的作用,又重视精神背后物质因素的力量,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当然,尽管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存在局限,但它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一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开卷就提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而这个问题也正如他回答的那样,西方近现代文明中最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只可能产生于西方,并且还是在一种看起来似乎与经济无关的宗教精神的诱导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韦伯的论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认为宗教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教对社会伦理的重构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两处,即书中体现出的理论观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力求对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建构进行进一步解明,另一方面则关注新教和天主教在伦理生活建构和社会精神影响上的对比及西方与世界其他文明体内宗教精神和理性主义发展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独特文化气质和品格;从区隔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身份,体认着西方的文化认同感。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置于现代性的场域中进行辨证地审视,从新教伦理中演绎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溯源,从而确认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本质,并开掘出一种韦伯式的论证风格。这无疑奠定了韦伯的经典学术地位和不朽的韦伯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斯·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韦伯在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上 ,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他从发生学上论证了新教伦理是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精神驱动力的命题 ,但韦伯并没有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仅仅看成是“宗教改革的造物”。同时他还通过比较研究 ,强调中国的宗教伦理阻碍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我们要客观公正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借助“理想型”这一研究范式,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念,将尽力追求财富看作是上帝的旨意;新教伦理中的预定论,促使信徒不得不通过长久的劳动来获得确证;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将穷奢极欲看作是放弃上帝恩宠的表现。新教伦理以来世的应许,确认了在俗世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使西方社会摆脱了宗教改革之前的教义伦理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心理动力;同时,新教教义反对无节制的享乐消费,要求勤俭,结果是帮助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不过,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的“理想型”,忽略了那些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甚相关,甚至是悖反的因素,并带着为资本主义及资本主义精神辩护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帕森斯体系框架中,韦伯命题论证的是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起源之间关系。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革的时候,韦伯从研究禁欲新教和现代经济生活的联系着手,试图找到能够继续促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动力,即韦伯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的合理伦理和“因果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的成功,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以外,还有一层深厚的文化背景,此即他所称之为"入世苦行"的"新教伦理".他指出,加尔文派的新教伦理的价值观念在行为和制度层面上的渗透和实施,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促使了西方近代化经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是西方的崛起,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展。马科斯&#183;韦伯作为一个在近代欧洲文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的问题时,都不免会反躬自问: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显现出来的那些文明现象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呢?”(pl,导言)正因如此,才有了作者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韦伯的经济伦理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倡导敬业乐群、节俭和禁欲等的新教伦理,是造就资本主义的决定性价值观念,这些观念积极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与韦伯的思路迥然不同,他的理论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掠夺性的资本主义的解释更为有力。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教育等途径,重构当代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独特的“理性化”和“新教伦理”促成了西方近代的兴起,并以社会构成论和历史趋势论对此判断进行论述,同时对兴起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对于个人的意义性问题做出了是“牢笼”的诊断。他的理论资源在西方发展道路的普适性上支撑了西方主流学术话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的成功,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以外,还有一层深厚的文化背景,此即他所称之为“入世苦行”的“新教伦理”。他指出,加尔文派的新教伦理的价值观念在行为和制度层面上的渗透和实施,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促使了西方近代化经济的繁荣。而他在《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通过对儒家和清教派的比较研究,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走向现代化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家思想的价值系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等在东西方影响很广,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曾一度兴起“韦伯热”.对于这样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学说,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态度.本文将就韦伯的文化观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进行介绍,并试图说明韦伯的理论对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通过对社会进步的非经济因素解析,形成了系统的韦伯理论.本文从"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两个角度阐述了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并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分析了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西欧近代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伦理,新教伦理衍生了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西欧社会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弥漫下,产生了资本主义并且获得空前的发展,文章针对此论点,阐述和论证韦伯的观点,并且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以外的文化因素来探究资本主义起源的问题,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无疑都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究竟是韦伯新教伦理的"节俭说",还是桑巴特的"奢侈说"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却并不是直观显现的,需要进一步比较研究。总体来看,尽管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韦伯和桑巴特还是分别抓住了资本主义精神诞生的不同因素,并且这两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就分析问题的视角而言,二者都是成功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即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①。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而此书中的“天职观念”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中最具特质的精神理念,它不仅构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根基,而且构成了资本主义在西方赖以得到巨大发展的精神动力②。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天职”思想加以评述,使读者对马克思·韦伯的宗教伦理观有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