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中,茹志娟的《百合花》别开生面,为文学的多样性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首先,它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成为当时作品中的另类追求,它的出现是对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其次,它是个体话语对中心话语的解构,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第三,它承袭了以前作家、作品以人性为关注对象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对"五四"以来"人的大旗"的延续。《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史》,理所当然应包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学,各个地区的民族的文学,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不但不可能为一两部《中国文学史》所包容,而且也各自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地方文学史的编写,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学史》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正因为如此,云南率先推出《云南地方文学史》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云南地方文学史》的编写,是在近半个世纪内,许多研究者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处理诸如汉族文学与各兄弟民族文学的关系问题,体例的安排问题,文学发展史的分期与民族民间口头流传作品的系年问题等难点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学指导》2010,(3):F0002-F000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史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相似文献   

4.
在自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放在本科阶段才学习的,但它又不是孤立的。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其目的之一就是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做准备。这种安排体现了学科学习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文学史虽然有类型多样、头绪纷繁的特点,但它也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梳理各种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明晰化。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一)线索梳理法文学史和作品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强调从史的角度来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研究来勾勒出…  相似文献   

5.
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当时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英雄叙事。同时,它又是一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歌颂了人情人性,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文将结合《百合花》,论述"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被相关研究者使用过.①以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时间起点来看,“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56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而它产生的源流最早要追溯到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文.时至今日,我们所通识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时间上特指1949年建国后迄今的所有文学,在空间上涵盖了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等几个特定区域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浅草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关于它成立的时间,历来的说法很不一致。陈金淦在《关于浅草社成立的时间》一文中作了考证。他首先叙述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三种意见:其一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提出的一九二四年,以昏沿用此说的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田仲济和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二是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提出的一九二三年春,沿用此说的有九院校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三是冯至在《鲁迅与沉钟社》一文中提出的一九二二年。——实际上,对浅草社成立时间的不同说法不止这三种,据我所知,杨晦在《怀念翔鹤同志》一文里认为是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8.
茹志鹃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作家。《百合花》与《剪辑错了的故事》分别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百合花》不是菇志鹃的处女作,但可以说是她的成名作和早期(“文革”前)的代表作。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同年6月《人民文学》转载后,它就以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敢于别树一帜的胆识,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在艺术界也引起了巨大的反  相似文献   

9.
陈义烈 《九江师专学报》1998,17(4):57-60,56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中,孟悦、戴锦华的《浮山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从而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它在宏大的历史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的文化生存进行了深人的质疑和探寻。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12.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人藏书家编撰之藏书目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学术史的角度看,《郡斋读书志》目录体例的创制、图书类目的设置以及序与提要的撰写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也是一部带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性质的札记,是了解宋代文学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文献。赵希弁《读书附志》在文学批评上对《郡斋读书志》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融合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体例设置上横向解读女性文学文本与女性文学现象,纵向勾勒当代女性文学思潮发展轨迹,综合考察当代女性文学现代性特质的渗透衍进,为全书的恰切定位与有效阐释提供了可能。作为大陆第一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当代"之窗。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王春林的文学批评差不多伴随了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全过程。在量的积累上,他的批评逐渐显示出了清晰而鲜明的风格,“作品论”中的“细读”品格体现的别样的批评理念,既寄存着他个人的文学理想,也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主义”批评的反照镜子。尤其他为新世纪长篇小说立“史”的尝试,从实践的层面,可能给“重写文学史”之后的再重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受到持续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学界从中西文学史、文论史的广阔视野对其加以观照,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文体特征、李健吾各类文体批评实践等进行了越来越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遗憾的是,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等重要批评著述,只是进入个别论者的研究者视野,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我们梳理和综述李健吾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李健吾研究的水平,有助于丰富和提高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学批评有它独特的现代价值,前辈学术大师已做出很好的榜样,如《宋诗选注》中钱锺书利用意象批评执简驭繁、由博返约、精当传神地反映出宋诗特征。意象批评法应有其现代价值,藉此方法,可使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回归批评本体。  相似文献   

19.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如何叙述现实的规训。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于明确文学对现实的叙述要按照"讲话"方向所设定的工农兵话语秩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之后,"十七年"的城市文学创作日益纯洁化、叙事简约化,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要么回避,要么予以负面批判,城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也日益浓厚。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传统理论与方法,社会学批评在中外文论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文学事实的多维认知和理解,形成多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理论范式。文化研究思潮的兴盛,文学观念的更新,使得文学社会学批评重新受到重视,并有复兴之势。有关文学本质、文化表征等固有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