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田中阳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期撰文指出,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和陕南贫瘠山区惟及全省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使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陕西作家群崛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陕西是一块文化富矿,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经济发展滞后诸方面优势与劣势并存,深深地影响着作家们的秉赋、气质与文品,并使他们形成共识。如忧患意识,境界与哲理意蕴。女神崇拜,“向内求善”的审美追求,写实手法与故事性。其次,从现实角度看,陕西作家兼容中外文化,大胆实践,刻意求新,勇于开拓和进取,因此成绩斐然。陕西作家群的成功,给中国走向低谷的文坛,放了一颗信号弹——震醒了社会,轰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年代,这一时势造就了浠水四大农民作家。农民作家群浠水派的崛起,不仅为进一步发展浠水县"业余文学创作之乡"、后农民作家群浠水派的建设,起着现实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全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代独秀作家群成员主要来自广西本土.第二代独秀作家群作为广西文坛的主流作家,实现了广西作家本土化,提升了广西作家的现代知识水平以及现代学历层次.他们的本土文化身份使他们的创作在获得了新文学现代性的注入后,表现出鲜明的广西地域文化特质.由于他们在广西土生土长,他们对广西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熟悉,为中国新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保定有一个强大的小说作家群,建国以来河北文学创作扛大旗的作家梁斌,徐光耀,铁凝皆为保定人,在他们周围有一大群保定人和写保定的作家,产生这样创作现象的原因有三:1、保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特殊的地理文化风貌;3、风起云涌的群体创伤意识潮。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学中,各民族文学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现象。作为黑土文学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分,一方面也受到了邻邦俄苏文学的文化滋养,形成了东北作家群独特的民俗性、地域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俄苏文学对东北作家群的影响是多途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现代性形式的接受,主题和题材的模仿,艺术上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年青的犹太作家,他们表现出与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诺曼·梅勒等一代作家完全不同的创作倾向。贝娄这一代作家力图使作品具有超越犹太性的一般意地在他们的作品中,美国主体文化思想的特性往往比犹太文化思想的特性表现得更加显著。然而新一代犹太作家却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突出犹太性:他们注重表现犹太思想和文化特色,强调犹太价值观念,探讨犹太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代表这种倾向的作家在选择题材和表达主题方面表现出两大鲜明特色。新一代犹太作家从犹太民族历史、犹太宗教…  相似文献   

8.
远古以来,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藏族同胞,以他们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近几年来,藏族文学的分支——"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在中国文坛上异军突起,以昂扬的姿态为略显单调苍白的现代民族文学渲染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深受藏汉两地文化影响的中青年作家们,在其文学创作中为我们展示和抒写了康巴文学中颇具典型性、抽象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符号——康巴风情、藏传佛教、康巴汉子等。这些多样的文化符号融汇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创作的字里行间中,不仅描绘出康巴藏地特有的民族风貌,而且也表现出该作家群体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保定有一个强大的小说作家群,建国以来河北文学创作扛大旗的作家梁斌、徐光耀、铁凝皆为保定人。在他们周围有一大群保定人和写保定的作家。产生这样创作现象的原因有三:1.保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特殊的地理文化风貌;3.风起云涌的群体创作意识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灵气和神韵,为"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独秀作家群"成长的摇篮;文学院经典教育所形成的扎实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文学教育传统影响"独秀作家群"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大学教育使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形成"独秀作家群"创作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题材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创作现象说明中国作家与农村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即对农民意识的批判。从思维方式的农业文明特征、叙述方式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介入现代工业文明话语的失败,也表现出百年中国文学农民话语写作对工业文明的漠然和阻隔。总结中国文学现代进程怠惰与滞缓的经验与教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1985年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的革命年。这一年,随着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的作家有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些年轻新锐的作家致力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学习,在当代文坛刮起了现代主义的风潮,而另外一些作家却选择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兴起了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但由于寻根文学作家对"根"的理解不同,因此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上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对当代商洛作家群的形成具有不可轻估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没有贾平凹就没有商洛作家群,就没有商洛文化的“名牌”效应。与此同时,商洛作家群的形成对贾平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相互影响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1)任何一个作家群或文学流派的形成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大作家的榜样力量。(2)作家群的形成能极大地促进一个地域或更大范围文学的繁荣和发展;(3)一个作家的成熟及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所依附的群体和所沉浸的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受到社会文化体制转型的影响与冲击,清末至民国初期的陇中文学作家群逐渐产生分化,出现了三类体现不同创作思想趋向和文本特征的作家群:一类是以安维峻为代表的坚持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的作家;另一类是以尹世彩为代表的坚持传统文化观念,但面对社会体制的变化和政权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接受和认可的作家;第三类则是以阎士璘、杨思和范振绪为代表的体现出了民主主义因素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文化被认为是荒寒文化,东北文化的特质造就了东北作家写作的风格、语言的运筹具有地方特色。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到新时期的作家,从自然天气、地域环境到生存资源、文化资源,他们的作品在荒寒和粗犷的表象标签下,创作开始转型,融入多种柔和、温暖的人性色调,拥有了融合性和普遍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受到社会文化体制转型的影响与冲击,清末至民国初期的陇中文学作家群逐渐产生分化,出现了三类体现不同创作思想趋向和文本特征的作家群:一类是以安维峻为代表的坚持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的作家;另一类是以尹世彩为代表的坚持传统文化观念,但面对社会体制的变化和政权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接受和认可的作家;第三类则是以阎士璘、杨思和范振绪为代表的体现出了民主主义因素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向红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19-122
作为土家族文化代言人的当代土家族作家,他们在其文本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土家族群的建构意识.本文主要以土家族作家孙健忠为个案,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当代土家族作家文学中族群意识的建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城,据有关调查表明,陕西的体育文化也非常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并且陕西不同的地域内的体育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首先对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接着,对陕西的历史地理文化从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陕西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研究;再次,对陕西体育文化的形成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文章对陕西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道中,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了乐感文化与适性智慧的特点。此一思维方式同样延伸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书写中,华文作家于异国他乡苦苦拼搏,亦能表现出欲荣恶辱的"适人"之品性,独钓空濛的"自适"之知在,陶然至乐的"忘适"之心境,直面人生之真和直取性情之真,从而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民话语写作,基本上体现着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那些农民出身的作家渴望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代表,却又无法摆脱落后的农民意识;他们试图全盘接受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或都市文明的话语方式,却又倍受传统而落后的思维范式的痛苦困扰,因而他们的文学创作,更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