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6):49-53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互联网使用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使农民非农就业的概率提高了49.3%,采用稳健性检验与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低学历、男性与"90后"农民非农就业受互联网使用影响更大;社会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重要渠道,即互联网使用显著增加了农民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了农民非农就业的概率。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广互联网知识,有助于农民非农就业、增收与脱贫。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非农转化定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郑新奇 《资源科学》2005,27(6):46-52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历来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义,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即为耕地非农转化,并进行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驱动分析.综合考虑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方面:土地整理复垦、经济建设非农占用、生态退耕及自然灾毁,得出耕地的非农转化量即为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规模在食物安全状态下对耕地的需求量、生态安全建设中生态退耕面积、自然灾毁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总量、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平衡之后剩余的耕地数量.构建了耕地非农转化定量预测模型,并以济南市为例,预测到2020年耕地资源的非农转化量为29 876.31hm2.对区域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历来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义,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即为耕地非农转化,并进行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驱动分析.综合考虑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方面:土地整理复垦、经济建设非农占用、生态退耕及自然灾毁,得出耕地的非农转化量即为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规模在食物安全状态下对耕地的需求量、生态安全建设中生态退耕面积、自然灾毁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总量、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平衡之后剩余的耕地数量.构建了耕地非农转化定量预测模型,并以济南市为例,预测到2020年耕地资源的非农转化量为29 876.31hm2.对区域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拉动内需成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当务之急,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拉动农村消费.于是,县乡级市场的开发已经被很多企业提到很高的战略高度,如何将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利润、提供农民收入变成了关键.总体来说,农民收人分为两部分:打工收入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这并不能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张晓山 《华夏星火》2009,(11):26-2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必然受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集中表现为农村土地的资本化,即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马睿  周伟  黄保华 《资源科学》2016,38(12):2392-2406
随着城镇化发展农地非农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利益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取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户的价值感知,探索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困难与需求,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西宁市郊区4个样本村204户农户随机入户调查,综合考虑空间位置、征地情况与开发类型等因素划分样本,就农户非农转换经济、社会保障、景观价值感知、非农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转换价值感知总体方向一致,农地非农化对农民生活造成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农户感知非农转换造成收入来源减少和生活成本增加的经济压力,以及缺乏就业和保障的社会压力,同时农户感知农地非农化带来了整洁的居住环境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户非农转换价值感知的差异性受人均耕地数量、种植结构、空间位置、土地开发方向、历时性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非农意愿;政府应当引导农地非农化有序的逐步推进,立足于农户的后顾生计,让农民参与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完善就业与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社会系统深层次的科技价值观,以及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对科技价值观认识上的偏差和影响因素。指出要高度重视科技价值观的巨大作用,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各层次活动主体的科技价值目标的统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是人们普遍关系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在系统分析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拉动内需成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当务之急,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拉动农村消费。于是,县乡级市场的开发已经被很多企业提到很高的战略高度,如何将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利润、提供农民收入变成了关键。总体来说,农民收入分为两部分:打工收入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农民外出打工进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但这并不能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化。于是,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云南农业科技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与进步成绩斐然,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和科技贡献份额依然显著滞后于全国。针对影响和制约现阶段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加速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贡献份额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过程,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如何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孵化率亟需我国科研体系反思。针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对我国典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总结,构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链,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寻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突破口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预言,21世纪将是高科技时代。为了适应高科技的交叉化、整体化趋势,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了加速高科技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更需要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转化型”人才。所谓“转化型”人才,是指善于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科技成果的转化比例低、速度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转化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中农民个人的二重性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矛盾是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地产对农民具有多重效用,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的浙江省海宁市的调查资料证明了地产对农民的多重效用模型,目前地产对农民最重要的效用是“生活保障效用,提供就业效用,直接收益效用”。影响地产效用的因素的地域性,非农收入水平对上述三种效用的影响明显,要创造条件促进达地区的以及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彻底离开农业,即率先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转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用,为促进中国盘活现有转化医学中心资源、加速转化医学研究进程,系统梳理欧洲先进转化医学研究基础设施(EATRIS)的发展历史及项目情况,发现EATRIS立足于113个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成立协调办公室和科学咨询委员会,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化医学体系,以协调科研支持资源,在患者教育、公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进城务工前在迁出地的岗前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增收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已成为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扩展的Mincer方程,采用流动人口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转移前培训对其首份非农工作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参加迁出地的转移前培训、适当增加培训时长、培训主体的合理选择、培训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首份非农工作的增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余新 《未来与发展》2010,33(11):47-4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潮流,农民向市民转化,不是简单地变更户籍登记和集中居住,而是要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些因素,使他们逐步融入新型的现代市民社会,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解决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农科教一体化模式把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实用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综合示范基地、农业流动总医院、农民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四个载体,促使农业、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提高农民吸收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加速促进农类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搭建科技服务三农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推广是农业机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联系农业机械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农民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农机技术推广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分析、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现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瓶颈”。阐述了要正确处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两者的关系,这是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进步,迅速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探索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寻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构,建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制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的重大课题。(-)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担过程科学技术通常意义下被认为就是科技成果。一般说科技成果主要有二种表现形态,一是物质形态即含有技术的样机样品;二是信息形态,即其技术含量表现为描述工艺方法的技术文件(暂不包括软科学成果与理论成果)。它们都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