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觉醒"和"发展"阶段,天性活泼好动,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周围的事物一旦对他们失去吸引力,他们就乘机"放纵"自己,于是问题行为就产生了。所谓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2.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环境断层"问题,容易导致刚入学的儿童心理、行为发生变化,影响他们对新环境学习生活的过渡与适应。本文在对"环境断层"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契机     
郭莉 《辅导员》2014,(10):69-69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强烈地渴望友情,想得到和给予异性爱情,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托于交往能力的提高。但事实上,大学生"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强烈与交往能力的不足是德育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要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高校必须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教育环境;加强高校组织管理中子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教育现场中三名"捣蛋"学生的访谈和观察,文章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在三个方面解读了他们的捣蛋行为:成为"罪魁祸首"的嫌疑犯、强化教师心中的刻板印象、抗拒权威中心的心理满足。"好学生"的定义使这些捣蛋学生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我们该如何正确认知和对待他们,如何让这类学生和教师彼此更容易沟通、亲近,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育者需要多加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菊萍 《考试周刊》2011,(45):204-205
现在的孩子,无论是行为还是心理上都普遍显示出了早熟的特征。时代在前行,但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却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要想纠正这些行为,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为此,本着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理念,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为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心理、行为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因此,高校须构建心理调适模式,抚平"第二类贫困生"的心理偏差,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罗香凤 《考试周刊》2012,(48):173-173
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学生成长阶段短暂的"不适应",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他们自身各种积极向上的因素就会得到激发、强化,"问题行为"很有可能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发展,从而转变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因素。教师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包容、接纳学生,并付出真诚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终究会唤醒学生心灵中"向善"的本能,激发学生自我改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富家子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不引起重视,将会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甚至社会的文明秩序。辅导员要在充分了解"富家子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后,开拓工作思路,提出对"富家子女"大学生教育的对策,为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职业学校的"待优生"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待优生"厌学情绪严重,纪律涣散,行为不规范。如果不能及时转化、提高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实质上的"除霸复仇"故事,《暴风骤雨》第一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写农民报复性的情感与行为不应受到指责,因为他们报复的对象韩老六或钱文贵主要是被作为"恶霸"而非普通地主形象来塑造的。而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非"恶霸"的地主还有隐约的同情,对农民干部内部的霸道行为也有所批判。真正涉及道义问题的是《暴风骤雨》第二部。"除霸复仇"的情节模式使文本具有了叙事张力,而失去这种张力的《暴风骤雨》第二部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3.
"Google一代"即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者和图书馆信息的使用者,图书馆能否满足他们的信息行为,将成为能否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Google一代"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未来的信息环境,国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特点,提出了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莉萍 《甘肃教育》2011,(15):88-88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教学任务既没有完成,学习效率又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必读》2014,(11):4-5
德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新型粒子,他们称之为"量子滴"。这种粒子的行为有点像水滴。他们将它描述为一种准粒子,因为它是一些更小型粒子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农民,农民的教育观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深受农村传统文化和小农意识影响的农民是"最实惠的",教育观念上也凸显功利色彩,这是农民的教育观念的特点。农村教育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目标,必须以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念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试图从五个维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学校)三大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动机行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恒心"、"时间管理策略"、"自我监控行为"、"基础知识"、"自我效能"、"学习目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等项目上。本文对上述因素做了共性及个性探讨并对厌学学生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时下备受关注的"青春期情感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师宋雁慧指出:"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网络非常发达,所以采用以往的遮遮掩掩、以‘堵’为主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还不如明明白白地给他们讲清楚爱的本质、什么是爱的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她认为,  相似文献   

19.
福利院儿童作为一个特殊放入弱势群体,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应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如何解除院内孩子的"替代强化"行为结果影响模式,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是我们所要探索的问题。通过在福利院两年支教工作的体验,提出让孩子们"走出去"的观点,希望能对福利院儿童放入健康全面发展和学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俞靓文 《考试周刊》2010,(35):224-225
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在家长的精心爱护下成长,老师的真爱对学生、特别是对"中间"学生的进步,纠正他们不当的表现行为及方式,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