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知行合一”。这种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具体到武术中则表现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强调要切合实用,突出它的技击特点。所以技术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高、然后用于实践成了历史上武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正因如此,使得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武术技术体系;以套路练习为基础,然后将其拆为散手,再通过“递手”,过渡成对抗性的实战练习,构成了武术的传统训练体系。所以武术在历史上的发展常和军事活动密切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形式形成的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史料 ,运用了多种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法 ,得出的结论是 :原始“舞武”即战舞是武术套路徒手或器械动作及其组合形式形成的雏形 ;汉代“宣武舞”自成体系 ,奠定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繁衍环境 ,导致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本性 ,是派生武术套路运动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运动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舞”,历经千年延续至今。《武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同时也对套路运动的完善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预示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武术竞赛规则》从1958年第一个版本的诞生至今出现了6个不同的版本,它们直接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武术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表意主义视域下,对中国武术套路“表意化”的特性进行分析和阐释,并基于武术套路发展中的祛魅与抽象,对武术套路在推广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进行思索和探究,以期在套路“变形”与“内化”过程中,进一步论证与描述武术套路的本质问题,试求为武术套路的新发展以及武术文化的深层认知提供学术上的参考和共鸣.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多年来对竞技武术套路“高、难、美、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些错误理解,将其重新定义为“动作规格质量高,动作结构难度大,动作演练技巧美,动作创编构思新”。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竞技武术套路正确的理论认识和技术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而且能够指导竞技武术套路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程大力 《体育学刊》2013,20(1):6-13
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中舞蹈是最为不发达的,但是这种表达思想情感最原始与最本能的身体方式没有消失,而是潜入其它文化形态中,以一种综合的方式存在,武术套路就是这样的形式之一.这是传统武术具有套路形式和现代竞技套路出现的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原因.套路给武术带来了新内容,但也造成了相当的不适.要避免这种不适,并谋求新发展,套路武术应该更大程度脱离武术而靠拢艺术,并明确以“武术舞蹈”的名称代替“武术套路”.武术舞蹈,是我们民族特殊的舞蹈种类,是我们民族对世界的又一大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芳 《体育科技》2014,35(4):153-154
武术套路普修课教学是体育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与掌握这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分析了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意义,结合武术套路教学的几个基本阶段对其教学重心进行了论述,提出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普修课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而人类社会中军事斗争又促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和演变。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且融技击性、健身性和表演性于一体,是其他国家的搏击格斗技术无法比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诸如百戏、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对武术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代武术套路运动的特征阐述武术套路运动与表演艺术美的关系及其如何体现健、力、美的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阐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传统美学的审美观点,分析了武术套路演练中传统美学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和深刻内涵.认为,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套路演练的美学艺术表在于把握好动态中的“和谐”;演练客体“形”与“神”的“和谐”;演练客体与观赏主本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儒、道、释三家对其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三家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承方式,使得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套路的产生和流传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是各种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适应的结果。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不同时代的武术变化,从一个层面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而不同地域特点导致的差异性文化特色造就了传统武术套路的拳种繁多,流派纷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潜移默化的与国家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对中国传统武术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武术技法理论上都有着极强的统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儒道文化以其极强的生命力深深的渗透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心脏。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不仅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师徒传承、鼓励民间组织传承、规范学校教育传承、推动产业发展传承等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并提出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为中华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对中国武术套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中国武术套路越来越趋向于“技巧加体操”的形式,失去了中华武术的精华与魅力,因此,我们需要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注重其竞争性、规范性、观赏性,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武术立足于世界的竞技体育之林。  相似文献   

18.
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对武术套路进行分析,认为社会的发展使武术向体育项目转变,从而对套路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武术套路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风格多样性等主要特征,而竞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这些特征,使套路的技击价值逐渐消失,风格的多样性受到限制,艺术的表现需借助现代科技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的产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武术套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是一项区别于传统武术,又扎根于传统武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武术套路是依据武术发展的历史,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视角,对中国武术进行的"新的诠释"。文章通过对竞技武术国际、国内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影响竞技武术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竞技武术套路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