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难解的时间之谜及其一解陈健翔研究时间,可以从多方面探索它的不同层次。马克思关于时间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这揭示出时间的深刻本质,指出了时间研究的方向。下面我们通过"个体时间"这一概念,来试解时间之谜。首先,总结已有的时间理论,我们可...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技术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时间”的主导性开始逐步显现。对此,媒介环境学派从技术物质性出发,提出媒介技术造成了对当下的执着和时间视野的塌陷,推动了时间延续性的毁灭与西方文明的危机。而机械钟表的发明产生了可被切分与割裂的抽象时间,并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型变出曝光时间、点状时间、无时间之时间等新型时间形态。在此背景下,媒介信息的因果链接被切断,社会同步性韵律被打破,受众的公共性反思与社会行动能力逐渐丧失。不仅如此,由媒介技术所驱动的时间加速则形成了阅听者去空间化的、去历史性的、去时间化的现实体验,造成了生命体验与现实社会的疏离与异化。回溯与剖析历史脉络中时间形态与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对于探究数字时代下的媒介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服务时间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图书馆服务中,时间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本文采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因素,论证了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的关系,分析了节省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并提出节省读者时间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锋 《大观周刊》2012,(21):160-160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为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本文深入分析了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为培优转差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服务时间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图书馆服务中,时间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本文采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因素,论证了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的关系,分析了节省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并提出节省读者时间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喆  张扬 《新闻与写作》2023,(12):34-43
短视频APP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然而这一特性也常导致用户从寻求片刻休憩到陷入难以自拔的长时间使用,产生了时间体验、时间纪律和时间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寻抖音青年用户如何在“刷视频”中感知停止提示的存在与时间自主性需求。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引入代表时钟时间的“停止提示”,试图悬停数字媒介时间,但无意挑战平台结构性和经济性的力量,仅以此实现道德权威建设。青年用户则往往未能有效对“停止提示”作出正面回馈,而是通过嵌套、推延与划界等行为将时间自主性再合理化,一边继续为平台创造时间套利的再生产机会,一边背负着时钟时间与媒介时间等异质时区的摩擦焦虑。  相似文献   

7.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电视屏幕时间是一种负载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时间,每一段屏幕时间都涵载了那一段信息产品的由价值转换而成的生产成本,形成信息交换的基础。二、在我国电视产品生产经营中时间意识的缺乏:不少电视媒介缺乏时间就是金钱的意识,时间资源没有有效开发。时间意识的错位:我国习惯把黄金时间固定为18点至22点,不少电视媒介忽视了其他时间段的开发。三、我国电视和媒介确立时间思维后的生产经营之道:1、时间开发。主要是应用最大数法则,打破受众受制于生理时间的局面,确保电视屏幕时间无论哪一时段都能交换一定数量的受众时间。…  相似文献   

8.
徐皞亮 《新闻界》2023,(3):86-96
对于现代人而言,媒介不仅介入和影响了时间的感知和使用经验,也在建构日常生活的意义上改变了时间的性质。伊尼斯作为较早关注到传播媒介本身的西方学者,也率先从媒介的物质性视角看待时间问题。他的时空偏向理论从宏观的、知识运输的层面为我们把握媒介、人与时间的关系提供了路径。如果说伊尼斯开创了“媒介-时间”研究的结构主义先河,那么在他之后的基特勒,则打开了这一研究的后结构主义大门。他以数据处理的可能性重新阐释媒介与时间的关系,并突破性地提出了“时间轴操纵”理论,由此“媒介-时间”研究进入微观层面。本文在比较视野的观照下,探究了伊尼斯与基特勒“媒介-时间”观的异同性,并表明二者为推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为数字时代人们正确处理媒介与时间的关系提供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立 《出版参考》2007,(7S):10-11
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互联网不到10年,手机作为出版物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时间序列相似性查询从提出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索引既是时间序列相似性查询实现的关键,也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进一步提高查询的完备度而对时间序列索引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阐述时间序列查询原理的基础上,对各种索引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以期对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规律。其中电视节目的时间规范显得特别重要,在开办电视节目的实践中,时间规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所接受,并且成了许多电视观众选择收看自己所喜欢节目的时间标志。使前些年电视节目中节目时间长短随意不规范现象正在逐渐减少,电视记者、编辑在制作、编排节目工作上受到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规范的约束。对于电视台来讲,每天播放的节目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有的甚至是廿个小时以上,这么长的播出时间,它必须要有不同的节目内容和各个节目的时间段接构而成。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还是晚间,需要…  相似文献   

12.
郝希汉 《新闻世界》2004,(12):69-69
一、事实发生的规定性 1.时间的规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新闻是通过比赛过程产生的,体育比赛不仪是展现体育魅力的过程,也是产生各种体育新闻的机会。体育比赛的时间是提前规定的,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双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这种时间的规定性,决定了体育新闻的产生不能提前,也不可能拖后,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才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数字时间戳的含义、基本要求、作用以及数字时间戳的实现过程,从数字时间戳与第三方认证、本地时间戳、数字签名、文本信息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时间戳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数字时间戳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2000年至2021年间世界银行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N=1947),采用时间距离法和决策树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及其对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态指标下,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互联网接入差距呈现逐渐弥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动态时间维度的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一直在不断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达成相同程度的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本高于发达地区,且这种时间差距逐渐扩大。就时间成本意义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用户在数字素养水平方面更为出色,从而形成了第二道数字鸿沟。据此,可见用以跨越数字接入沟的时间投入差异进一步促成了后续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时间的角度讨论管理,讲述时间过去了永远无法挽回,继而珍惜管理好。  相似文献   

16.
时间,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时间源头一直以来却神秘而遥不可及。有一群人用IT编织的纽带,让咱们老百姓也有了和时间源头亲密接触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3,(6):18-20+17
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对于公众和大众媒体,霍金拥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够上升到文化偶像的高度,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归功于他的畅销图书《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的出版有许多曲折和巧合,《时间简史》的营销有许多创意和争议。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对于公众和大众媒体,霍金拥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偶像的高度,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归功于他的畅销图书《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的出版有许多曲折和巧合,《时间简史》的营销有许多创意和争议。  相似文献   

19.
1.时间失准。这类差错以笔误为多,但也有采访不够仔细所致。如时间记录差错、推算时间间隔差错、时间用词不恰当等。2001年,本报有一篇写抗日战争期间江山市民抗击日寇的文章,文中写道:“1939年秋,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也就是在这年,日军占据了这个小城(指江山城)。”最后的签胶样送到我手里,  相似文献   

20.
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时间近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时间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新闻要时间新,但时间新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它同时还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三、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之后早已过时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少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