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故语文教学应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语文教学主张强调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言意共生”,认为文本的语言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文之“动”名目繁多、屡见不鲜,一是“界外活动”多于“界内活动”,二是“肢体活动”多于“心智活动”。这样的“动”,常常使语言习得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语文教学并不完全排斥“动”,关键是要“动”得其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动”的基础上巧妙而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要为语言习得而“动”。  相似文献   

3.
谈晓明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54-55,65
该文论述了“联合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与“独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实践证明,“联合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与“独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写作文也是一种“作秀”,既“秀”我们的思想,也“秀”我们的语言。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也要有漂亮的语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太久远。  相似文献   

5.
从事语教学十数年,参加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不在少数。有一个感觉十分深刻,这就是,眼下的中学语课。语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何谓“语味”?拙见以为,语味应该不脱离“语言”和“言语”之核心,不脱离字、学、化、采;舍此而旁鹜,则必然会没有语味或其味寡淡。魂兮归来,语的魂是语言和言语;血肉兮归来,语的血肉是真情诚意。回来吧,语味!  相似文献   

6.
白彦 《云南教育》2007,(9Z):42-43
在汉语中,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组成一个词的相同的两个字,如果顺序不同,其意义也不同。例如:“科学”与“学科”;“言语”与“语言”;“地质”与“质地”等等。在英语中也有相同的语言现象,请看下列几组词组: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语言。时“两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严格要求,加强训练,努力提高语言艺术水平,是促进“两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教学“言意兼得才有语文味.才能留住语文的根”.“言”是指语言形式、表达方法;“意”指的是言语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那么,语文课如何做到“言意”兼得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从语言形式入手.在“比”中品味语言形式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理解、提升情感的得“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王凤云 《辅导员》2009,(4):52-5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二字的含义,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法作文”等多种理解,而我认为,“语”就是语言、语法;“文”就是文字、文学。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语法与文字、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而说话,即口语表达,更是所有语言形式中最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说话”;与人交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离不开“说话”;课堂上、竟聘时更需要你不但要“说”.而且要“说”的对、“说”得好,可见“说”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度出现了“注重教学手段,忽视教学内容”的倾向,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而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文本理解”和“语言品评”这两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项上收获却很少,“思维的条理性、品评的精确性、理解的深刻性”等训练在无形中被弱化了。鉴于此,我们设想:如果将课堂上学生稍纵即逝的所思所悟当场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其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作文语言达到独特、新颖、深刻、典雅的境界,我们应该追求“四化”:个性化、陌生化、哲理化、雅致化。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表述要简明,写文章语言运用要清晰、准确。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碰到一种语言现象,它与“简明”、“准确”恰好相对,这种语言现象就是我们要谈到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课文教学“满堂灌”,违背了语言学习过程规律 ,实现不了语言知识“互动”。而运用课文“互动”教学模式 ,用英语学英语 ,不失为爱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改进课文教学 ,培养认知能力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及调查语言使用情况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人在读“口角”一词时,存在将“角”误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属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外显。而这些外显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一个隐性过程——“想”(这里的“想”,说的是“思考”,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常说的“思维”)。“听”“说”“读”“写”与“想”始终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无论“想”什么都得运用语言,从简单的念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是依靠语言。一句话,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极限教学,使用“ε-δ”语言来阐述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太极文化哲学蕴含着“和谐平衡,阴阳共生”的理念,它是阴阳之间的内在平衡和动态平衡,是一种永不间断的稳定状态。同样,以“言”“意”兼得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就能兼顾“物质”和“精神”,既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