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莉 《情报科学》2023,(5):107-114
【目的/意义】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估对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特点,结合平台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信息环境3个维度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选取国内10个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行实证。【结果/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该评价体系为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创新/局限】针对典型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效能进行评价,但仅选择10个平台进行实证,样本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现代情报》2017,37(7):172-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公布,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保障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持续升温。回顾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发展脉络,本文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范围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两大研究视角,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京津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现状,阐述了京津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从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标准化建设、优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结构及拓展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渠道与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驱动下,全国范围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梳理分析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和问题,结合新时期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规划,以整体融合发展理念,在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标准文化数据资源建设、构建综合数字文化体系、拓宽社会合作渠道、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等方面,对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9,(1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文化资源的分享更加便捷。当前图书馆、博物馆等已经实现网络化运营,极大的方便资源分享、管理。但是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完善文化资源建设。本文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并分析如何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桂霞  马海群 《情报科学》2022,39(2):105-112
【目的/意义】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数 字)文化情境、(数字)文化载体、(数字)文化环境等实现社会教育功能。【方法/过程】细致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涵义,提出融合性、开放性、个性化、娱乐化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基本条 件,并明确了其主要目标。【结果/结论】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纳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之中、缩小数字鸿沟、建立需求 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统筹兼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制度体系、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评价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创 新/局限】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进行研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领 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王锰  陈雅  郑建明 《现代情报》2018,38(4):12-19
当前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及其关键要素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着眼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文章引入协同学理论,分析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调研数据验证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模型。文章认为作为要素的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内容相互作用可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信息主体的社会主体不仅直接作用于服务内容,其还通过影响保障环境影响服务内容。研究表明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社会主体、保障环境、服务内容三者相互作用能更好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布局。  相似文献   

8.
当下,政府治理模式正由新公共管理模式向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变革,其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政府改善治理能力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问题。通过对政府在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治理过程中,大数据使中央政府具备OTT能力、地方政府具备去中心化服务能力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指出了大数据在改善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带来府际关系与循证决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未来数字政府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亚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96-1102
科技进步对于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文章引入集体行动的视角,为科学理解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启示。我国农村公共事物治理和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能力下降,是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协作性技术扩散的重要原因。农村集体行动面临的困境,可以归结为十大因素。同时,也存在有利于农村集体行动的四大因素。破解农村集体行动困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需要着眼于农村治理的全局,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具体政策取向包括: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专业化服务和农村多元合作治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政务服务;重视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医学高校图书馆属于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必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本文分析了医学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势,从馆藏数字资源输出模式、馆员志愿服务模式、科普知识服务模式、"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高校师生志愿服务模式、图书馆界的联盟等,探讨了医学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一场传染性强、扩散性广、风险性高的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彰显我国各省市数字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本文通过对数字治理在疫情防控中政务、数据、民生、舆情等方面实践的观测,总结出数字治理优于传统治理的典型特征,并对未来数字治理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2.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基本职责之一,也是改善社会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多重性矛盾依旧突出,非均等化问题仍然严重,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而大数据理念与技术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创造了条件,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了依据,为追求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对此,应将大数据逻辑治理融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大数据库及其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与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大数据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工程被整合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广西实施三大工程以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和取得经验成绩进行总结,并提出广西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发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芸  李建华 《学会》2009,(7):10-14,35
民间组织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支持,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民间组织也应加强自律,以更好地参与公共治理,从而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互动,实现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8)
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中山馆;河北省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问卷调查,有效性测试,对移动图书馆公共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对我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进行阐述,使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新的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对数字图书馆、移动互联、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滟  田吉明 《现代情报》2021,40(10):43-51
[目的/意义] 数字文化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界定数字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明确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从治理主体层面、数据层面、治理机制层面和治理技术层面4个层面架构了数字文化治理参考框架。[结果/结论] 并从数字文化治理机制保障,多元主体需求保障和治理质量保障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文化治理的策略,为数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丽艳  段波 《科学与管理》2022,(6):36-42+95
作为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25篇CSSSI期刊和核心期刊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当前我国数字乡村领域研究现状,深入挖掘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数字农业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破解乡村社会数字鸿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等六个研究主题。未来应该应用新的理论,采用新的视角来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齐海丽 《学会》2010,(8):20-23
公民是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渠道。作为农民参与组织载体的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民利益表达、公共精神培育、参与文化营造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民间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淮安”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成功创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背景,阐述了淮安如何通过打造特色、政策保障、资源整合及创新发展等有效路径推动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举措,总结归纳了地市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金涛 《情报探索》2012,(11):69-70
论述了数字资源建设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就如何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以满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要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