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方向与主要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学生党员因学制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三个对象群体的党员发展"三位一体",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和实现学生的基本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的党建工作目标"三位一体",以及学生党组织、党校和"学生党建活动组织"三类组织的组织创新"三位一体"的思路,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时,从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联系工作模式创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三位一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
"校园社区党建共建模式"是新常态下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区域党建共建机制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结合本院工作实际,以党员进社区服务为契机,以开展最佳党日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学校与社区党组织互帮共建新模式。通过召开工商管理学院与科苑社区党建共建签字仪式暨座谈会,举办"暖爱相印促和谐,携手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晚会,创新制订"党建共建协商会议制度",创新构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优势互利的党建网络",创新拓展校社企合作新领域,实现校社共同发展、党建共同进步、双向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工作现状,通过学院"书记项目"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践,把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的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社区的阵地,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内容,将党建和学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生活场域,也是教育文化场域,是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目前,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在理念共识与功能转型、党建机制与育人体系、主体协同与治理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通过"一站式"建设弥补育人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强高校学生社区"一站式"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应抓住五个关键,即以战略思维驱动功能多向拓展,以系统思维驱动育人机制创新,以共治思维驱动多元主体协同,以平台思维驱动服务供需匹配,以互联网思维驱动治理效能提升,从而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形成共建、共享、共通、共融的新型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登丰 《高教论坛》2009,(10):36-38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学生党建是学风建设的思想和组织保证,而学风建设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平台.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党建为突破口.促进学风建设.加大学生党建力度,在"三观"上寻求突破;发挥学生党建优势,在"机制"上寻求创新;强化学生党员管理,在"示范"上寻求效应.  相似文献   

6.
学生社区不仅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与学校管理的主要场域,更是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索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一种战略性选择。然而,目前高校学生社区还存在政治引领力不足、综合场域功能转换与认同感不足、协同联动机制建设不健全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以学生社区队伍建设、学生社区育人机制、学生社区育人载体、学生社区育人内容和学生社区党建考核评估为着力点的“一站式”育人实践路径,打造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有效实现“生活化教育,教育生活化”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创新党建育人机制,是目前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探索组织机制创新、发挥学工人员优势,贴近学生工作实际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建育人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战斗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的背景及意义,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论述了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创新的新模式,首先是开展网络党课建设,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学习平台和模式;其次是构建"微博+微信+微课"学生党建"三微"平台,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实现学生网络党建学习、教育、宣传、管理、舆情控制、交互沟通等新模式;最后建立QQ网络党支部、QQ党小组和QQ书记信箱等立体QQ网络平台,实现高校党建网络民主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达到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和问题反馈机制.党建网络模式创新,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使网络成为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通过卓有实效的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学生工作、德育工作的现实而突出的问题。在书院制模式下进行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实践,实现"三个结合"的同时彰显"四个创新",体现"三项要求"的同时发挥"八项作用"、健全"五项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建设的光荣传统,党建带团建的根本是"建",关键是"带",目标是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途径,即努力做到"四个强化",开创党团共建、以带促建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团建体系、组织建设和工作方法创新,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求职择业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化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需要大批的职业化人才。企业对职业化人才有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行为标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以职业化标准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进行校企合作,确定职业化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吴波 《教育导刊》2002,(11):51-52
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发挥教育职以与信息职能,开发职业信息,辅助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并论述了图书馆开发职业信息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状况与职业指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2年秋季,笔者在湖南、广东、福建、甘肃、河北、江苏、天津等7个省市分别选取了1所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对入学新生的职业心理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共对7所学校10多个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比率为97.4%.2003年夏初,笔者又对这7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心理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7份,比率为81.4%.这两次调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状况,对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白妮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6):107-109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认真分析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职业指导的内涵进行探讨,明确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为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谈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分析、总结了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办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实施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文章提出要实施职业能力目标导向下“双融合、多元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其方向是确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方参与、多维载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时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评价与反馈机制;其途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多主体协作育人、丰富育人载体、完善评价机制,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本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及SWOT技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加强自和管理,促进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职业科学与职业教学论研究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职业科学与职业教学论的研究始于对职业活动与工作岗位的分析,其对象是教育视闽下的职业及其业务领域、与职业相关的工作及工作过程。企业职教机构、职业学校的相关研究早于大学,形成了最初的职业科学思想萌芽以及独特的研究方式。大学的相关研究伴随职教师资培养展开,强调职业与教育互为背景,关注教学论与方法论研究。不同层次、类型的研究群体相互交流合作,为开发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能。未来将更多地关注特殊领域研究,并呈现跨学科、多样化、结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