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购买和技术联盟又很难获取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技术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在比较技术型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互适性"等相关理论揭示了技术并购获取并转化并购对象成长力的机理,分析了技术并购的积极效应与负面效应,提出了抑制技术并购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蔚海燕  卫军朝 《情报杂志》2012,31(5):107-110
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采集了联想并购前后的相关专利信息,对其专利数量、领域、被引进行了分析,从而反映企业并购前后技术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联想并没有通过并购提升了其本土以及海外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中发生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跨国并购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就不同专利产出类型分别回归检验.结果 显示,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最大的并不是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绩效,应加强并购后的学习与吸收以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同时政府应继续对企业创新加以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企业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短缺资源和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品牌和市场.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十分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但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及国内外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大,企业跨国并购也面临许多障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并购主体、目标市场、并购行业、并购对象和并购方式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模型进行优化,建立"平均技术吸引力"这一新的指标,其综合专利相对增长率(RGR)和专利增长率相对发展速度(RDGR)两种技术吸引力衡量标准。并采用优化后的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模型对某生物制药企业的技术领域进行技术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企业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6.
影响技术并购效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越接近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其内部研发就越难以满足市场对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目前,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获取外部技术和提升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对国外技术并购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影响技术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实践提出...  相似文献   

7.
于谦龙  赵洪进 《现代情报》2014,34(9):171-176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专利价值评估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投资选择、科研成果评价、并购重组、技术产权转让等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通常,对特定的专利资产价值进行准确评估是上述诸多领域成功开展的基石;因此,进行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意义重大。在系统梳理相关专利评估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了企业专利资产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分析了企业专利资产价值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处于现代医药发展的关键位置,生物制药产业又是其中的重大支柱,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专利分析的角度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专利布局、主要申请人和技术路线分析等多个维度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全球及我国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9.
制药行业是医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领域的先进程度与制药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而生物制药则是制药技术中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先进程度标志着制药企业的最高科研生产技术水平。在我国的制药企业中,生物制药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各种生物制药的关键技术都能够被充分开发应用,这对与我国的药物生产领域有着支柱性价值。但在一些尖端领域的生物制药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金红  陈强  周磊 《现代情报》2015,35(1):104-107,113
运用专利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LTE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IPC等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该领域核心技术和重点技术,探讨LTE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竞争领域的状态和趋势,运用社会网络法构建专利权人合作网络,识别出当前国内外LTE领域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研究成果可为我国LTE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能力形成的角度看技术标准竞争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宽  闫放 《情报科学》2006,24(6):851-854
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告诉我们技术变革可以分为技术路径变革和沿着技术路径的变革。当一个新的产业形成且有多个不同路径可供选择时,企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技术路径之争。考虑到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累计性以及路径依赖特性,标准之争的胜负对于企业在该产业的竞争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时应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知识特性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生  齐中英 《预测》2006,25(2):26-30
技术创新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管理者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技术知识特性(主要包括技术知识的路径依赖性、复杂程度、变动程度、隐性和显性程度)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比较独立和协同情景中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本地-邻地"就业效应,并考察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在门槛约束下对就业的差异性影响.结果 表明,科技创新对本地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科技创业未能对本地和邻地就业产生显著影响;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协同对本地就业存在积极作用,且能同时带动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就业;提高科技创业水平能够抑制科技创新对就业的破坏作用,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能够强化科技创业对就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科技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正在使农业产生质的飞跃,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较传统农业科学技术更具智能化、产业化、企业化和国际化等显著的特征;农业科技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社会认知论的能动观点,将自我效能感概念拓展到技术创新活动领域,提出了"技术创新效能感"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领域相关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成果,大胆推论技术创新效能感可以作为技术创新绩效的预测指标,并从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情感过程四个中介过程探讨了技术创新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最终构建了技术创新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概念模型.这为解释和分析"消极被动地依赖外国技术"这一时弊和"创新信念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和后续的实证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技术超学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超越传统技术学习的阶段性和片面性,提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技术超学习”方法,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知识管理理论,更全面快速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内容、源泉、层次、主体和方式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平衡,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设计了超学习能力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了G·多西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出其技术范式概念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技术创新问题对技术范式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同时也对技术范式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最后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例,来说明上述对技术范式内涵的界定和结构的划分,为我们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技术多元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仅有少数研究探索了技术范围选择的影响因素。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概念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面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企业外部环境、运营状况以及组织备用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技术范围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与组织备用资源显著地影响了技术范围选择,而企业运营状况因素中仅部分指标对其产生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由多种因素决定,实证结果提供了综合的指导,为企业选择“适合”的技术范围获得更多利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技术合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系列不同能力的组合。以产业中普遍存在的技术溢出为背景和工具,建立了一个包含技术合作企业和外围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比较研究了两类企业的技术溢出对参与技术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的可能性、作用机理以及相应的实现条件。此外,还指出通过技术合作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理想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技术机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反映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界定并未抓住概念的本质,有必要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机会。首先,技术机会是哲学偶然性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其次,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与创新主体的特征和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最后,技术机会也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需要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可能性和管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