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电教》2007,(6):75-75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第十六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组委会办公室和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儿童计算机普及教育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全纳”(inclusion)是1994年西班牙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安置的“新”策略。“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之中.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在国际上正在普及有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同时也加强了特殊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意味着实施全纳教育正成为各国教育工作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用过“金山词霸”、“超级解霸”的人都知道.这些软件在安装完了之后.都在任务栏的右边出现—个图标。而且在每次重新启动电脑后,都将自动运行这些程序.这不但减慢了机器高动时的速度.而且有时候会带来许多不便.其实不仅是这两种软件.其它许多软件也是这样,那么怎样才能禁止这些应用程序自动运行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调查的题目 根据前述要求,我们可以将家庭因素、家长教育观念、家长教养态度、家长教育行为和儿童发展五个家庭教育板块分成五个分支问卷。每一份分支问卷都包括若干个具体的题目。考虑到在介绍“评定标准”时的需要,除在《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一文中已经介绍过教育观念问卷外,再将“教养态度问卷”介绍如下: 将“教养态度”板块的“关爱”与“管教”两个方面共16个项目分别编成含有五个等第的答案的题目: 1.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惹人喜爱吗?(1)很不惹人喜爱;(2)不太惹人喜爱;(3)说不上;(4)比较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旁观儿童教育许卓娅(二)“危险边缘儿童”“危险边缘儿童”是指那些在学校的学业学习或社会融入方面已经显示出了困难或发展障碍的儿童。称这些儿童“处在危险的边缘”,是因为理论上认为,如果这些发展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及矫正,这些儿童将很可能会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1.利用“Google Earth”教学“亚洲自然环境” 1.课前准备 (1)在网站“Earth Google.com”上下载软件“Google Earth”。利用相关软件制作设计好讲课流程(采用丰富多彩的景观图片,并设计启发性问题)。在电脑教室,可在每台电脑上装上“Google Earth”,让学生运用这一软件获取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生观包括:1.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人心“白板说”(Tabulerasa);2.洛克看到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提出了“儿童究竟是儿童”的主张;3.儿童应从家长的“臣仆”逐渐成为“朋友”;4.“儿童是具有理性的动物”;5.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6.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所以能够成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史前提  相似文献   

8.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9.
学校里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儿童”,对此人们总是“怒其不争”,却很少“哀其不幸”。本文将以合作的观点来剖析他们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寻找“问题儿童”的问题所在。一、合作的几个理论问题1.合作的涵义。所谓合作,不仅指合作主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也意味着合作主体对同辈集体文化的遵从、义务的履行、规范的遵守、责任的承担,即社会意识的行为化。2.合作的特性。(1)独立性,指合作主体在人格上相互独立。(2)和谐性,指合作主体之间情感意识、行为方式保持协调一致,指向同一奋斗目标。(3)互惠性,指合作主体…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总结德育实践经验,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新体系,提高了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此概括为:构建“两个系列”,抓好“三个教育”,强化“四个建设”。一、构建“两个系列”(一)德育目标系列1.“五爱”思想目标,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三好”行为目标,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儿童。(二)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广西48个贫困县之一,又是国务院重点扶持广西的28个特困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有13个乡(镇)、161个村(街),总人口3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6万,占总人口87.5%。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两基”工作,把“两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争七保八”实现“两基”(即争取1997年、保证1998年实现“两基”).并强化政府行为,真抓实干,使我县的“两基”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级。1996一1997学年度上学期.全县小学适当儿童入学率为9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4.5%,“三残’叽童少年入学率…  相似文献   

12.
叙佩和哈文尼斯(Super,C.M.,&Harkness,S.)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发展的小生境”这一概念,他们强调个体所有的发展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其理论中,“发展的小生境”是一个系统,它涵盖了影响个体发展的三个子系统,它们是:(1)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由文化决定的抚养和教育儿童的主流方式;(3)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三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个体,它们包围着、促进着、滋养着、约束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我省139个县(市、区)、2355个乡(镇)中已有119个县(市、区)、1882个乡(镇)完成了“普九”,分别占县(市、区)、乡(镇)总数的85.6%、79.9%,覆盖人口7132.9万,人口覆盖率为81.98%.特别是去年,在各种条件十分不利的困难情况下,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九”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德州、聊城、滨州等市(地)的31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实现了“普九”,尤其是莘县、微山和枣庄市的山亭区这些全国扶贫县,提前一年或两年实现了“普九”,为实现我省今年基本“普九”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剩余的24个尚未“普…  相似文献   

14.
所谓“儿童描述性评论”,是通过对儿童及儿童作品的持续观察、描述、评论,以“找出每一个儿童作为人、学习者和思考者的优势所在并使之具体化.以便我们学校能够顺应并加强孩子的这些特质。对儿童进行“描述性评论”的过程就是创造一种人的可能性(human possibility)的愿景并将之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应区别对待“活泼好动儿童”与“过动儿童”李天鹰,成子娟“每班都有一两个淘气孩子”.这是教师们公认的。但如何对待这些淘气儿童.也是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疼的事。如果一个班级摊上几个这样的淘气包子,那就更麻烦了.这边回头说话刚被制止,那边又出了个告状的,真可谓...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人受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求“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引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师《生物学》教材在某些章节后面的练习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小学生的问题”(以下简称“小题”),此类问题是小学生经常碰到并易于提出的,教师回答这些问题当然要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非易于接受的知识。因此,在中师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讨论、解释这些“小题”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此,我对这类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I‘1路,现简介如下:1“小题”的特点教材中的“小题”,都安排在一些章节的后面.共有50余间。其特点如下:11‘’小题”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来的。初登这个世界的儿童,对周围…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朴素理论认为,儿童原有的观念与科学理论之间有着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这些是在儿童早期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于在大脑中的原始性的表象与思维。这一点对儿童日后的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概念性知识性内容的学习相当重要。现在教育界十分强调概念的“内化”问题,就是说,任何概念性的内容不是一下子进入儿童的大脑的.而是需要大量的与此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作支撑,是一个逐渐“构建”的过程。这当然涉及到儿童大脑中那些原始性的“表象”与“思维”。以下就从“角的认识”(人教版二上)进行分析,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的实验课由于经费紧张,不能按大纲要求开设。几年来,我带领学生自制了一些实验仪器,效果较好.观介绍如下:一、固——波不加热气汗发生装置1.制作材料。青霉素瓶、儿童饮料吸管(或废圆珠笔芯)、橡胶“气门皮”、l寸铁钉、o4mm铁丝、co.6mm废钢丝、15X8XIcm木板。2.制作方法。(1)截取15cm长的铁丝,将一端磨尖,钉在木板一端适当位置,制成简易铁架台儿(2)用钢丝制成盛固体反应物的海螺状网匙a;用青霉素瓶作反应容器b;将儿童饮料吸管或圆珠笔芯用橡胶“气门皮”套接,制成气体导管C。(3)用烧红的铁丝在青霉素瓶…  相似文献   

20.
动物构词     
王崇国 《语文知识》2006,(12):26-26
这类词语主要有两个特点: 1.动作特征典型。这些词捕捉到动物的典型特征,表意细腻生动。例如同是描写行走,就有“蟹行”(恣意横行)、“蛇行”(蜿蜒前行)、“鱼贯”(相续而行)的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