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n—Sic/Ni—P复合电刷镀技术的研究,将纳米颗粒材料和复合电刷镀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制n—Sic/Ni—P复合电刷镀液,优化普通电刷镀技术的工艺参数,制备含有纳米颗粒、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并分析该镀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电刷镀技术是一项以机械设备维修为主要目的的表面工程技术。电刷镀单质金属镀层不能满足高温、重载、疲劳等苛刻条件下的工作要求,这限制了电刷镀技术的应用范围。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刷镀复合镀层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传统的获得复合镀层的方法是在镀液中加入微米级的固体颗粒,如果将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理论上将可以大幅度提高镀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32)
本文重点介绍了氰化物镀金、无氰镀金工艺,综述了每种镀金工艺的基本组成、镀金工艺参数等因素对镀层和镀液体系性能的影响。在无氰脉冲电镀金铜合金工艺中,镀层含有铜、金元素;镀层表面无裂纹,平整性好,孔隙率低,细致均匀;镀层耐蚀性强,结合力好,硬度高;镀液稳定性好,电流效率高。对相关镀液体系中金的电沉积行为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无氰电镀金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艳艳 《大众科技》2009,(7):111-114
介绍Ni-S电极的制备,以及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密度、镀层中硫含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等对Ni-S合金电极的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粕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优化蚕蛹粕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工艺,在温度、盐酸浓度和固液比三个工艺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拟合效果好,R2为92.72%,并以减少盐酸消耗和获得较高水解度为目的,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5℃,盐酸浓度5.1 mol.L 1,固液比1:7.6和反应14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以海带为原料,采取热水浴提取法探讨海带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方法,探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pH以及料液比对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得出海带多糖提取工艺在料液比1g:40mL的条件下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5h,提取pH 8.0。在此最佳工艺组合下多糖提取率为5.41%。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废纸的苯酚液化工艺.结果表明:四个因素中,液比对液化过程的影响最大,液化时间、催化剂含量和液化温度影响程度其次.废纸液化优化工艺为:当温度150oC,液比4.5:1,浓硫酸催化剂12%,液化时间2.5小时时,废纸的液化率最高,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在茜草中提取茜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茜草多糖的含量为指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茜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0。结论 :本实验为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用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氰化镀镉槽液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 《科技风》2013,(11):59
为了更好的控制氰化镀镉槽液各成分含量,提高镀镉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本文进行了氰化电镀槽液的实验研究,采用赫尔槽实验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了试验,考察了氰化钠、氧化镉、氢氧化钠及光亮剂的加入量对镉层光亮区电流密度范围的影响,优化了氰化镀镉液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玉米胚芽油中α-生育酚,研究了提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4,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120min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出的α-生育酚浓度为73.83μg/mL,酸价为3.08mg KOH/g。  相似文献   

12.
研究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用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温度为75℃,料液比为1∶8(W/V)。结论:该提取工艺为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索替硝唑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等因素对替硝唑注射液含量的影响.结果:活性炭的用量,脱炭温度,初配液的浓度,初配液的PH值对替硝唑注射液的舍量有明显影响,初配液的浓度无影响.结论:替硝唑注射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配液的浓度140%,初配液的PH值4.5、活性炭的用量0.1%、脱炭温度7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芦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min,固液比1:10,甲醇浓度9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设计不同乙醇浓度、物料比、浸提温度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从脱脂大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中为料液比是1:20;乙醇浓度是60%;温度在70℃时吸光值最高,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优化了八角茴香莽草酸的提取方法。分别考察了单因素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8(g:mL),超声波功率190W,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53℃。在最优工艺下分别测定了桂西地区不同地方八角茴香莽草酸含量,结果表明大新的样品含量最高,达到8.21%,隆林的样品含量最低为5.87%。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在温度小区域突变的环境下铁电纳米材料结构和形貌变化。在NaOH或KOH为矿化剂的条件下,设计温度小区域突变环境设计试验,研究矿化剂催化作用下,温度小区域突变反应环境下Bi_4Ti_3O_(12)纳米片的水热反应机理,得到了温度线区域突变因素对Bi_4Ti_3O_(12)纳米片空心球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曲线。得到试验结论为:随着温度小区域突变程度的加大,Bi_4Ti_3O_(12)纳米材料的溶解速率和成核生长速率增强,随着温度小区域突变频率的增加,Bi_4Ti_3O_(12)纳米片空心球状物表面逐渐形成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不断扩大,实心球从里到外不断熟化,产生纳米片构成的壳层空心球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干香菇复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水工艺条件直接影响蔬菜的复水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于脱水蔬菜干燥工艺对脱水蔬菜复水性的影响,而对复水条件的研究比较少[1-3],本文以干香菇为原料,主要研究了温度、料液比及时间对干制香菇复水性的影响,先通过对某因素在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干香菇复水性的测定,求得该因素对其复水性的影响,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测定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干香菇复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出一种提取率更高更好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葛根的利用价值。方法:以乙醇为主要溶剂,使用浸提法对葛根进行总黄酮的提取,主要对溶剂的体积分数、提取所需时间、提取所需温度、固液比以及粉粒度等因素进行考察,并在单独的因素中采用正交试验,找出能够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提取温度、时间、粉粒度、固液比以及乙醇的体积分数都是影响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关键因素。结论: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将提取温度控制为80摄氏度,提取时间控制为120分钟,乙醇的体积分数控制在百分之十,固液比控制为1:12,粉料度控制为80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