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头脑中存在着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这些概念有很强的顽固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由科学概念所代替,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转变的概念转变学习有三步教学策略: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前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鼓励认知顺应,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所谓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有关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大都来自建构主义思想。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3.
胡卫平  刘建伟 《教育学报》2004,199(12):34-38
概念转变是科学概念学习的关键。Posner等人提出了概念转变模型 ,推动了概念转变的研究与教学。本文论述了概念转变模型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以及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4.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概念转变学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念转变学习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日常概念、概念意象、迁移等因素是数学概念转变学习中产生错误概念的主要原因.根据概念转变的途径、机制和条件理论,概念转变学习的教学策略:(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日常概念向科学的数学概念转变;(2)引发认知冲突,辨清新旧界限以实现数学概念转变学习;(3)重视概念生成的凝聚,构建概念网络.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前概念转变的过程,而不只是将信息添加到学生记忆中的过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认识概念转变理论。利用自然科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生物学前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基于概念图的生物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本模式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本模式在促进学生概念转变及形成概念网络体系方面取得更好教学成效,尤其对中等学生应用本模式的效果最佳。该模式以概念转变过程为模型,以概念图为工具,以学生的生物前概念为教学起点,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从封闭向开放,从授受向建构的教学转变,促进了学生的概念转变,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要改变学生的某些前科学概念是非常困难的,这导致了传统的概念转变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困境。基于此,新近的研究者们改变了概念转变理论研究的取向,从本体论的角度来探讨概念转变的机制,并提出了概念转变的难易与概念的本质(本体属性)相关的理论,即概念不相容原理:该理论不仅使人们对概念转变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为科学教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研究是近年来科学教育中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概念转变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促进学生科学概念转变的方法进行回顾与评析,有助于将传统的促进概念转变方法研究推向深入;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研究的进展表明了概念转变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晶晶  崔鸿 《考试周刊》2008,(12):178-179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学生形成与掌握生物科学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阐述什么是概念转变,以及分析中学生前概念的特点,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初探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和"修正"前概念,建构生物科学概念的策略.本文主要对由引发认知冲突来进行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0.
李宇泓 《教师》2012,(35):84-84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引发认知冲突;要关注学生构建的概念网络结构;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营销观念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由营销观念的发展演变获得启示:营销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企业必须兼顾消费者、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利益;我国企业树立实施正确的营销观念任务重大而艰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中气象报道写作观念也发生了四个转变: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变;从突出宣传功能向突出信息传播功能转变;从气象信息利用向环境生态友好转变;从客观报道向深度报道转变。文章对这种转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阈值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变革性、不可逆性、综合性、有界性和麻烦性五个基本特征。渊源于范式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阈值概念理念对指导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梁漱溟人生经历的变化和思想的成熟,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也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转变;前期是经师阶段,即为学术而教育,以教育促学术;后来是人师阶段,即为青年而教育,以教育促进青年发展;最后是教育家阶段,即为乡村教育,以教育促进乡村建设。每一次转变既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也有着梁漱溟的个人认识背景,从中可体悟最后一代儒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民族和教育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树立全新的就业工作理念,是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前提和基础,本文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观是教育理念的基础,儿童观的演变必然会导致教育理念的变革。历史上儿童观大致经历了由成人主义儿童观到自然主义儿童观再到人本主义儿童观的发展历程,相应地教育理念也经历了由按照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到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依据对儿童观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推论,即将出现并已初见端倪的儿童观是复杂性儿童观,由此应采取丰富的富有弹性的复杂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观念变迁视角,梳理和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观念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保守性向进取性转变、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变,并对导致这种观念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期望值偏高、追捧"铁饭碗"、在乎专业对口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它们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就要把自身定位从"天之骄子"转向"普通劳动者"、把就业单位定位从"公有"转向"非公有"、把就业岗位定位从"专业对口"转向"通用人才"。为实现这些转变,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强化就业指导,认清就业形势;加大舆论宣传,树立就业榜样。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余年,是中国设计从"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转变的重要时期,是设计观念发生转变的时期。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设计"思维受到冲击,因此,认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设计观念的变化,是我们现代设计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