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2.
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感情的金桥,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催化剂。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老师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爱这种情感转化到学生心里。老师不经间的举手投足使学生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巨大的爱。曾经,我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过几位家庭困难的孩子上了大学,如今也还有在读的大学生需要我的资助;曾经,我有几个问题学生的学海之舟桅折帆破,我满怀深情地为他们修桅补帆,他们都或早或晚地成了材;曾经,我为偏科生成功地治过“瘸”;也曾经,我为特长生寻师拜友。我认为,对学生,“爱着就美丽着”。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基石;爱学生是教师必…  相似文献   

3.
杨桂华 《新课程研究》2007,(6):57-57,66
参加教育工作22年,在这22年中,我曾经担任过十三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爱”。这个爱包含着师爱、母爱和友爱。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对教师来说,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教师怎样去爱学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5.
先进教师的经验报告会,每年都要听好几场。听得多了,我发现了一条规律:模范教师们讲的最多是爱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无条件地爱学生,尤其是“救世主”般爱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师爱的力量巨大到使人脱胎换骨的地步。这当然没错,而且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爱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28年了,曾带过不少班,教过不少学生。我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感情很深,教学效果也比较好。有同志问我:“张老师,学生们怎么都那样愿意和您亲近呢?”我说:“关键是要爱学生,真心诚意地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前提。不爱学生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绝对  相似文献   

7.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认为,爱要平等,才能“打到心灵深处”;爱要真挚.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背诵课文。早在60年代,我当学生时就非常喜爱;80年代当教师,执教此文时,为学生示范背诵,从“庆历四年春”到“吾谁与归”,常常是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学生受我感染,也都爱背诵此文,并说,这是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一篇古文。范仲淹的文品和人品,都是值得钦佩的。也许正因为有此  相似文献   

10.
1.换位思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假如”班主任应以“爱”字为中心,经常设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作教师的一般都有一颗爱心,都很爱学生,但施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作为班主任,应少把“爱”字挂在嘴  相似文献   

11.
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组成爱的团队的。那么,如何建设爱的教师团队呢?我认为校长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在学校营造爱的氛围,让教师每天都快乐起来。为此,我提倡“快乐生命学说”:教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自己每天都快乐起来,让生命在蓝色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我陆续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同时,我还提倡教师之间“当面锣对面鼓”地处理问题;而“当面锣对面鼓”的良性…  相似文献   

12.
平时经常见到有的教师与学生谈话总是疾言厉色,以为只有这样才尽到了教师之责.他们不懂得独立意识与自尊心日益增强的学生是不喜欢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形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插柳”效应呢?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步领悟到: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世上爱有多种,但教育的爱是宽广和无私的爱.她的宽广性体现在对差生和优生上具有同样的爱,她的无私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奉献精神.爱,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爱,使教师无法拒绝那  相似文献   

13.
宽容的魅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教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都是一些“金凤凰”“白天鹅”.而对“灰姑娘”“丑小鸭”类的问题学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羞辱、体罚,结果造成了,这类学生的逆反心理。泰戈尔有一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间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人从五所学校随机找了100名教师,问他们:“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问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的爱吗?”回答“是”的仅占12%。这说明老师虽然爱学生,但与学生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师对学生的爱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直以来,我学陶师陶,把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实践到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以平等的爱才能温润学生的心灵;以真挚的爱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以真情的爱,才能抚平学生的伤痛。同时,以自己爱的言行感召学生,才能培养学生也拥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16.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师敬业的要求。教师敬业表现为自觉提升教育理念和提高专业水平。有了爱,教师才会通过自觉学习和实践积累,不断提高职业水平,做到慎独、淡泊、致远,努力打造和完善职业形象。人无灵魂,就是行尸走肉;教育无爱,就是现代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无生命的机械作业。从学生到教师,我自己体会到被爱与爱的温暖和欢乐。正是爱支撑着我一次次走过沼泽,趟过委屈,走出迷茫。马卡连柯说“惟有爱,教师才会有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心和担…  相似文献   

18.
爱心与奇迹     
盘周莲 《广西教育》2009,(31):29-29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产生情感的交融,有了和谐统一的动力,教育才得到升华。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爱让学生学会了生活,是爱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路上永恒的主题。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但面对或调皮捣蛋或成绩差强人意或者个性过强等等一些“另类学生”,很难保证每一位教师能像爱其他学生一样爱他们,是这些学生没有优点?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睁大双眼去寻找!是他们没有潜力?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耐心等待!而在没有睁大双眼和没有耐心等待中, 一朵朵鲜花还没有来得及开放便可能凋谢了。也即是说,在教师爱与不爱之间.鲜花便会决定自己开花还是凋零。如何能唤醒教师对这部分“另类”学生的爱呢?我作了长达半年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是爱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爱让我走上了班主任这个岗位;是爱让我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一天天走进学生的心灵。爱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爱让我在工作中变得聪慧,让我感受到工作的艺术魅力:爱让我充分地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互爱”的幸福。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涉及面也比较广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仅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谈几点我个人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