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其兴起原因显然是和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有直接关系.而这些新资料就是有关历史上徽州地区的多达30万件的原始契约文书.由于这些契约文书绝大多数形成和被发现于历史上的徽州,所以被称为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档案中留存大批徽商原始资料.使得众多学者掀起了徽商文化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其兴起原因显然是和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有直接关系.而这些新资料就是有关历史上徽州地区的多达30万件的原始契约文书.由于这些契约文书绝大多数形成和被发现于历史上的徽州,所以被称为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档案中留存大批徽商原始资料.使得众多学者掀起了徽商文化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刻书事业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明清时期徽州刻书事业的概况、特色进行了阐述,从徽商以仕儒为终极关怀以及经营需要两方面论述刻书事业勃兴的原因,进而指出徽州刻书事业为中国图书和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已成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出版业从介质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内容的管理、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这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时期江南和徽州地区均属国内刻书繁荣地区,两地刻书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表现出较强的互动现象,尤其徽商对这种互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对于这种互动现象,学界已有关注(1),但限于研究的视角或侧重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种互动现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出版的文化本位与图书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遭遇严重的图书质量问题,从出版管理部门公布的质量检查情况来看,从通俗类读物到经典学术著作,从教材到工具书,其中的形形色色的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到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特征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辅图书的选题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出版科学》2004,(6):63-64
1.市场需求.教辅图书市场随着出版业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从缺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出版未来的多角度预测,探索出版业对“关联”的需求.从出版产品、内容服务模式到出版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等多环节,从单个内容企业、行业管理与服务到政府宏观管理的多层次,梳理在新技术环境下“关联”需求存在的可能性;介绍ISLI标准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提出ISLI应用的具体方向与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环境下,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出版业进入到数字时代.传统的出版业态、营销方式、传播渠道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出版商业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的要求.为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和数字环境之于出版业商业模式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数字环境下出版业商业模式,以实现出版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服务"一词的诞生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经过了1.0、2.0,到今天的3.0,即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再重新回归到供给侧的过程.知识服务是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获得终身学习的未来形式.新闻出版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从事信息采集与加工、数据汇聚与挖掘、内容生产与传播、知识沉淀与服务的活动,是重要的知识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运营者.在大数据语境下,对出版业的知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出版业知识服务,使出版行业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出版研究的宏观背景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出版事业的领导工作.1950年起,国家开始对出版、印刷、发行实行专业分工,并开始调整公私出版业的关系.1956年初,国家对全国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全国的出版业呈现出从百废待兴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支柱产业,在中小学教材全面实行招投标政策之后,很多出版商又把视角转移到了大学教材出版领域,想从大学教材出版中分得一杯羹.与中小学教材出版相比,大学教材出版业的市场壁垒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徽州出版对古代出版业的贡献   徽州地区古代出版业无疑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徽州地区人民对古代出版业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造就一支技精艺高的出版队伍和创造革新套印技术,采用版、拱花方法,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新阶段。   (一 )刻艺精熟的徽派版画   在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方面,明清时期徽州府出版界的贡献突出。主要表现是徽州、宁国两府历代都有一支刻艺精熟的刻工队伍,尤其是徽州府歙县虬村的黄氏刻工跨朝更代,是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罕见的刻工世家和独领刻书史风骚数以百年的徽派版画。   郑振铎在…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出版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出版业想要在市场中获胜,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有利于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能力导向来构建出版业人才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和个人成长发展方面来构建出版业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周晓光、李琳琦合著的《徽商与经营文化》一书,已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全书约13万5千字,分为十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徽商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阐述了徽商关于效益、竞争、质量、信誉、信息、人才、途程等方面的观念;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徽商的经营方式、徽商在经营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徽商对经营环境的营造。介绍了徽商敬业、拼博、进取的“徽骆驼”精神和徽商商业道德等。该书论述紧扣“经营文化”这一主题,从徽商所体现的种种与经营文化相关的内容落笔,并另辟“徽商的生活文化”、“徽商与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9.
跨入21世纪,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在新世纪头2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我国出版行政管理机关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出版业的需求,适时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有比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发展质量。这些目标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但实现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动力在什么地方,有赖于我们对出版业进行深入的分析。过去5年出版业发展数据分析1.出版品种数增长情况1997—2002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增长了42.3%,年平均增长7.3%,这是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品种的增加大大改善了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供应总量和质量,支撑起了我国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定价总增长速度。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5年中,我国出版业的定价总金额按可变价格,由1997年的372.56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535.12亿元人民币,2002年定价总金额为1997年的1.436倍。按可变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7.5%。属于平稳增长行业。3.出版印刷总册数增长速度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图书出版业总印数下降6.0%,年平均下降约1%。4.纯销售额增长速度从表4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20.
潘之恒(1556—1622),字景升,明代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表演评论家,也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和地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如《亘史》、《鸾啸小品》、《黄海》等已经成为研究明代戏曲演出以及研究徽州地区风土人情和黄山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潘之恒生于一个"贾而好儒"的徽商家庭,年轻时过着衣马轻裘、优游散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