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伦理就其内涵而言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辩证统一。制度伦理在我国兴起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制度伦理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管理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6):18-19,69
管理伦理学研究的是发生在一切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伦理制度、管理伦理观念、管理伦理思维和管理伦理方法。它要求管理必须具有平等、公正、人道主义和全面发展的道德价值理念,应当采取伦理化的激励方法、“人本管理”的方法和“社会合作”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管理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制度既应当是合乎理性的,也应当是合乎伦理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是密切教育管理制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前者重在对教育制度本身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和矫正,通过内容的建构促使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在教育制度中的渗透与落实;后者强调将某种社会倡导、公众认可的道德规范转变成为具有强制效力的教育制度。两者在教育管理的秩序重整与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相比较而言,教育管理制度的伦理化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曾秀兰 《高教探索》2007,(3):130-132
大学德育既要有内在的道德教化,又要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大学制度为大学德育起到保证和支持作用。针对大学德育中存在的制度不足,提出德育中的制度伦理建设,实现伦理的制度化和制度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6.
伦理的制度化及其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和法律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模式,在实践中需要相互支撑,伦理与法制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现代转型,使伦理的制度化成为必要和可能,同时也决定了伦理制度化的基本界限。伦理的制度化、法律化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过分的制度化,既会侵损道德,亦将消解法律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已经与伦理学日益结合,出现了“管理伦理化”的趋势,管理伦理也因此被称为卓越管理的“黄金法则”;在管理伦理理论的视野中,高校学生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基本伦理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人道原则、幸福原则和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8.
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化经营有时会与企业的谋利最大化目的相冲突,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非伦理化,因此,需要制度作保障。企业自身的趋利性和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是企业伦理化经营制度保障的现实根据;制度与伦理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得制度介入伦理成为可能;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群体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使得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经营伦理化。制度要发挥其保障功能,就必须通过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