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用户的兴趣、习惯、偏好和特点是个性化服务的起点,先进的技术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针对性、主动性是个性化服务的两个主要特点.内容包括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和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列出网页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检索帮助服务、数据挖掘服务等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2.
蒋翀 《教师》2010,(19)
针对电子商务平台推荐结果准确率低和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兴趣建模和更新方法.以用户的注册信息、评分信息和浏览行为作为偏好原始数据,通过云计算得到结构化的主题和特征项信息,构建兴趣模型.利用用户的反馈自适应地调整主题特征值向量和阀值,更新用户模型.通过加入时间向量区别活跃兴趣和稳定兴趣,及时准确地反映用户兴趣变化,提高个性化服务性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44-51
准确识别和表达用户偏好是实现泛在学习智能推荐服务的关键,为提升泛在学习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并分析影响用户偏好形成的主要因素,对构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用户偏好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个性化服务理论、情境感知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本框架,分别从服务维度、情境维度、资源维度和技术维度四个方面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用户偏好建立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泛在学习智能推荐用户偏好前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检验了该研究模型,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竞争环境以及用户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获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信息需求模型和基于知识挖掘技术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发模式.研究表明,通过基于知识挖掘的超越用户需求服务策略,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效益的增值.只有把握用户的需求特点和心智模式,以及用户的行为规律,以用户为中心,增加用户的信息服务体验,才能实现用户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蒋翀 《教师》2010,(22):124-126
针对电子商务平台推荐结果准确率低和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兴趣建模和更新方法。以用户的注册信息、评分信息和浏览行为作为偏好原始数据,通过云计算得到结构化的主题和特征项信息,构建兴趣模型。利用用户的反馈自适应地调整主题特征值向量和阀值,更新用户模型。通过加入时间向量区别活跃兴趣和稳定兴趣,及时准确地反映用户兴趣变化,提高个性化服务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Agent技术,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的多Agent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设计模型。对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用户的行为特性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多Agent技术能结合用户兴趣偏好信息及用户访问记录实现信息过滤并推理出用户的意图,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7.
面向"服务"视角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学习系统是当今乃至今后教学系统的研究热点,它是学习者实现远程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目前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用户模型建模问题以及常见的一些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实现学习者获取资源策略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面向"服务"视角的个性化推荐策略,设计与实现了面向"服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SOALS,Service-Oriented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分别从系统的架构流程(程序驱动和用户自主选择学习路径)、核心组件(用户模型和领域模型)、学习资源建设标准及实现技术和部分功能实现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为同行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的搜索引擎提供面向查询、而非面向用户的服务,从而导致搜索引擎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LSA的新方法,将面向查询词的搜索转变成面向用户的搜索.首先,通过分析用户查询历史和浏览记录建立代表用户模型的用户兴趣向量,在用户发出查询时用户的查询词根据用户兴趣向量被映射到兴趣分类上,最终根据面向用户排序算法将返回结果列表重新排序.实验表明该面向用户搜索系统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偏好,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种个性化的可信服务选择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体现Web服务的可信性特征和用户偏好在服务选择中的作用,提高服务选择过程的可信性,提出一种个性化的可信服务选择方法.定义Web服务可信性为按需定制的多维信任评估指标,用户偏好用各维信任指标的权重值体现.提出一种层次分析法和偏好排序组织法相结合的服务选择方法.层次分析法用于计算基于用户偏好的信任指标权重值,根据信任评估指标构建层级结构,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求解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获得信任指标权重.偏好排序组织法用于对候选服务进行排序,根据各维信任指标的内在特征选择合适的偏好函数,计算候选服务的净流值获得服务排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体现用户个性化的信任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排序和选择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个性化推荐方法中信息不能随用户兴趣变化动态更新等缺点,提出基于虚拟机会网络的个性化推荐模型。用户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个人获取资源有限,偏好会发生变化,并且用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区性,这都与机会网络中节点的移动和机会网络的区域性类似。鉴于此,建立虚拟机会网络模型,利用机会网络的自组织性及零星用户间的信息交互,系统不但能随用户信息等数据变化快速自动组网,还能实时察觉用户偏好变化,挖掘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方向,实现个性化推荐。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bifactor models fit a broad range of psychometric data better than alternative multidimensional models such as second-order models (e.g., Carnivez, 2016; Gignac, 2016; Rodriguez, Reise, & Haviland, 2016). Murray and Johnson (2013) and Gignac (2016) argued that this phenomenon is partially due to unmodeled complexities (e.g., unmodeled cross-factor loadings) that induce a bias in standard statistical measures that favors bifactor models over second-order models. We extend the Murray and Johnson simulation studies to show how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second-order and bifactor models diminishes as the amount of unmodeled complexity increases. By using theorems about rank constraints on the covariance matrix to find submodels of measurement models that have less unmodeled complexity, we are able to reduce the statistical bias in favor of bifactor models; this allows researchers to reliably distinguish between bifactor and second-order models.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成本及收入构成。建立了网站的成本模型、收入模型和投资效益模型,并分别对各模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介绍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建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理测量理论的发展,潜在分类模型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它能够通过分析考生的作答过程来探讨其潜在能力倾向,改变了以总分来评判学生能力的传统评价模式。首先探讨了作为该类模型基础的规则空间模型,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潜在分类模型的研究,最后对该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常软件的不同行为和不同结构需要用不同的模型进行描述。文章提供了一种面向测试对象的测试系统框架模型.即结构模型和计算模型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理论界依然存有争议。辩证地、历史性地把中国模式解读为“现实的中国模式”和“愿景的中国模式”,既不会因为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而认为其已尽善尽美,也不会因为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否认其存在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来引起各个语言学门派广泛注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心理学的认知方法为基础,把语言学中的问题带到其中进行新的解释。范畴化是分类的心理过程。作为人类思想、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以及转喻模型。这四类模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形效应,达到对认知客体系统而合理的类属划分即范畴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本内部对话的类型有四种模式:深度模式、分层模式、平行模式、血缘模式,这四种对话模式是一个从宏观的到具体的微观的层面。一般说来,一个文本从整体上来说它的对话模式是深度模式。在深度模式里,又有核心内层与外层之分。在外层之中,可以做层次上的分析,这就是分层模式。在外层的一个层面上,又可能包含有平行的对话关系,于是就形成了平行模式。而在平行模式的一条平行线内,语词的组合如果是恰到好处又可以形成一种血缘性质的亲近关系。这四种模式为诗性文本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教育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教育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是网络教育模式的三个组成子系统。网络教育模式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且要适应认识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自丁伯根(1937)开创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先河开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经历了30、40年代的最初发展,50、60年代的蓬勃发展乃至70年代的衰落,到后来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各种理论和应用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本通过介绍宏观经济模型的发展,并结合比较80年代出现的VAR模型和CGE模型,指出经典经济计量模型仍然是目前各国政府和商业部门广泛使用的经济分析和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