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软硬育人实力的总和,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形象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育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文章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建设品味高雅,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疆多元文化体系使文化共同性减弱,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和民族的凝聚力。在新疆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使新疆高校大学生超越民族的差异,扩大相互认同,增强认识反动思想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新疆高校要将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涵育、网络平台建设等多种路径有机结合、合理渗透,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在大学精神凝塑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效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是高校办学内在本质的应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文章结合福建工程学院实例,围绕"强化教育引导、增进教师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等4个方面,论述了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之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1.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同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大学校训是社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包括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稳定的保障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提供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保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确处理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临沂独特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性地提出"红色育人工程",旨在通过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触动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临沂大学探索出的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等教育之路。实施"红色育人工程",既是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通过对国内1 00所高校校训的整理发现,高校校训彰显着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弘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崇尚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宣示着以"突显特色"为目的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引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时代风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和路径,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过程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继承和创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模式;要坚持以文化育人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培养合格高端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可实现高校育人与如何育人的有效对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创新高校教育功能,可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统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实践,既有助于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价值体系和育人取向之中;借助精神文化的理论成就,利用教育教学的特殊时空、方式和途径,取得丰富多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职教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这就涉及教养问题。职校校园环境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并以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制约着人的活动与发展,与培养“有教养劳动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侧重于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文学科目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其人文精神。由于目前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加强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团队精神是每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以团队精神为主线开展德育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团队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和...  相似文献   

14.
《壮医内儿科学》是壮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文章以"立德树人"运行机制理论为依据,结合壮医专业学习的实际特点,提出构建壮医学生培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在以下五个知识点的授课中进行"三全育人"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感,对于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文精神是高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的文化观念、思维形式、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包括学校精神和传统、校风和学风、人文关怀与集体舆论等内容。将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既体现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中,区域红色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如大别山红色资源中的大别山精神、服从服务大局的革命优良传统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方法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讲好"红色故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之一。讲好红色故事不仅靠讲、靠说,而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如通过《红色历史文化通俗读本》阅读、红色讲堂、红色旅游、红色公祭、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交流等形式把包含正能量的红色历史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文章结合德育环境理论,从大学生主体、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分析当前雷锋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认为应从注重雷锋精神培育的全面性、创新雷锋精神培育方式方法、构建"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开设“逻辑与思维”,并不只是为中学生增加一门培养思维方式、训练思维技能的课程,而是承载着提升思维素养和增强思想政治素质等多维教育使命。展开而言,其一,它承载着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使命,现代科学以演绎和归纳为思维利器,适应并开展现代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二,它承载着维护经济稳健发展的使命,保障经济活动的持续繁荣必须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的逻辑;其三,它承载着促进社会理性化的使命,适宜的民主和健全的法治从来都是遵规则、重论证、讲逻辑的;其四,它承载着推进文化发展的使命,满足人们多元性精神需要的多样性文化,只有在相互尊重、充分讲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解与包容。“逻辑与思维”教育所承载的多维使命,反映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达至其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主义盛行的当下,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对于回归金融学科传统研究范式、纠偏金融人才培养重“术”轻“道”之倾向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依托金融史课程,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此打造以“金融—世界—人”关系为内核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从专业教学入脑到思政教学入心、从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形成,并最终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目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传集 《成才之路》2020,(11):58-59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历史知识教育模式中的大专题复习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教师可以借助“微专题”这一新型模式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复习效果。教师要立足教材基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拟定微专题;要采取整合课程内容和构建知识体系等策略开展“微专题”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