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玉申 《现代传播》2006,5(5):85-87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白话文运动实际上是传播符号的更新与转换。文言文之所以被白话文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文言文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现代传媒要用现代化的语言符号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白话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事物,使信息的内容更加明晰,更易于为大众接收和理解。随着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展,现代传媒的社会功能得到放大,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学家朗洛将人类使用的传播符号分为两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把精力放在用语言符号来反映事物、表达意思方面,在许多传播学者看来,人们在传播活动中无意流露出的非语言提示,比有意发出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广告实际上做的是三件事:1、传播一种信息;2、提供一种服务;3、宣传一种信念。”①而在这三件事中,最基础与本质的是信息的传播,广告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 从传播学中我们知道,信息一般由两类代码传播:一是语言符号;二是非语言符号。在这两类传播代码中,语言符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一切不可能用可视形象直接表达的信息,都可用语言符号加以补充;同时,只要对广告实体稍作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广告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王楠 《声屏世界》2014,(2):23-25
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传播效果,发挥辅助语言表达,强调语言信息,把握采访节奏以及展示媒体风采等功能。非语言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是体态语言,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①本文尝试从造型语言、身体语言和环境语言几方面去探讨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在信息全球化的语境中,翻译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职业.翻译的本质见于符号转化,即信号编码和解码,它反映了人的符号存在.语言翻译的本体特征在于跨文化传播,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内容,经历着欣赏和再创作两次审美体验,其过程包含着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情感化、人物性格再造、形式美重建等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8.
冯宇乐 《新闻世界》2013,(6):280-282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以电影等为代表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电影中广泛应用的非语言符号也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起到了加强交流、沟通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动画片《Wall-E》(中译名《机器人总动员》)来阐述电影中的非语言符号是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活动更好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毛薇薇  陆之瑞 《传媒》2015,(13):56-57
副语言从专业角度来说是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现代语言专家索绪尔(20世纪瑞士语言学专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后人称他是现代语言之父)把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归结为符号传播”,又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陈设布置、时空距离、运用调节等”.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传播中,编码的过程就是将意义符号化的过程。传播符号可大致划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报刊传播中,文字作为语言符号具有表述确定性、表意逻辑性的特点,长于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思维活动,但是文字在信息传播中有时也陷入尴尬的境地:现实是动态的,而文字是静态的,文字很难表述所有事物运动的状态;现实是无限的,而文字是有限的,文字永远无法描绘事物的全貌和复杂的精神面貌;现实是具体的,而文字是抽象的,文字符号需要受众对其携带的信息进行还原;现实是客观的,而文字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而主要以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1.
《鲁豫有约》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传播形式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符合栏目风格、体现个性特点的非语言符号丰富电视画面语言、深化谈话内容、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通过对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品牌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分析,归纳适合于电视谈话节目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电视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于一体,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具体节目为例对电视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类别、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电视媒体从业者及受众对电视传播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刘冠宏  项菲 《新闻界》2020,(2):96-96
在为数众多的音乐类型中,流行音乐是音乐符号表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音乐符号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乐音、表演甚至图像结合构成的传播系统,其表意活动遵从音乐生产、传播、消费、认同等逻辑原则。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探讨音乐,也就是围绕音乐展开的各种符号表意方式所进行的意义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的采编播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非语言符号使用方式,合理的使用非语言符号,切实提高新闻的说服性、吸引性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的特点,详细叙述了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运用的优势,提出了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策略,为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语言符号是区别于语言符号的,单独或依附语言符号发挥意指作用的一种符号形式,主要以人的肢体、表情等动态形式为载体,辅以服饰、气味等静态形式。非语言符号具有立体性、暗示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一次传播往返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语言符号的传播作用。此外,非语言符号也顺应时代的需求,其本能性、美学性等特点相较语言符号的组织性、单独性更具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书写语言变革,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问题上,学者们多从语言的现代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需要以及现代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但却忽视了近代传媒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至于五四时期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书写语言后,胡适还认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书写语言变革,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问题上,学者们多从语言的现代性、建立现代民族国家需要以及现代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但却忽视了近代传媒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至于五四时期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书写语言后,胡适还认  相似文献   

19.
闫斐 《记者摇篮》2007,(7):55-55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新闻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介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