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清朝前期相比,晚清时期对弱势群体("鳏寡孤独及废疾之无告者")的社会救助出现了若干新特点.救助主体上,民办社会救助事业的势头超过官办社会救助事业,同时增加了外国教会这一新的因素.救助方式上,由单纯的"养"转向"养"、"教"、"工"并举,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宋代官办救助机构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时期封建政府重视社会救助事业,先后建立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漏泽园等官方救助机构,以帮助那些穷图潦倒、无法生存的穷困百姓。宋代这些官办救助机构的建立对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安排与保障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弱势群体救助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形成起点、过程和结果全面救助的理念;其次,通过制度完善和制度安排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最后,根据不同教育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形成相应的救助机制,采取具体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美国救助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其实践经验,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应健全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二是要创新政社合作机制;三是要注重发展性救助;四是要综合协调专项救助。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不足和弊端,这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积极培育民问公益性社会救助组织发展等。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救助缘于权利,然而权利的性质不同导致救助的性质和特点也不同。建立在一般人权理念基础上的救助是道义性救助,其特点是主观性评价的随意性和污名效应;建立在公民权利基础上的是制度性救助,其特点是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公共权利诉求下的是基本公共品保障,由此决定了基本公共福利对社会救助辅助作用。由吉登斯提出的新公民权理论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从而奠定了积极救助的制度导向。  相似文献   

7.
执行救助是破解“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执行救助制度在各地实践模式不一,本文旨在分析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救助制度运行情况.目前,执行救助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救助资金短缺和单一等实质性问题,重构执行救助制度迫在眉睫.需设置独立的执行教助基金和司法救助金返还(划转)制度并建立完备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经费、决定全国各地的救助名额和救济标准,到主持日常管理,都完全由政府负责。在具体实践中,官办的优势与弊端表现明显:一方面,养济院从空间上覆盖了全国各地,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济网络;另一方面。制度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财政和吏治状况。由于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其社会救济功能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9.
邬嫣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164-165
“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一大突出的社会问题。医疗救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和医疗救助制度的新途径这三个方面评价目前我们城镇医疗救助制度。本文在整体把握医疗救助体制内部各环节及医疗救助体制与其他社会保障体制等的联系的基础上,针对各环节的缺陷及联系,从医疗救助制度内部各环节及外部制度整合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后,随着民间海洋经济活动的活跃,海上失事民船日渐增多.针对这种状况,清朝于开海之初即颁布了海上失事民船的救助与管理规定,直至光绪朝前,这些规定一直是进行失事民船救助与管理的制度基础.这些以官方力量为主的救助与管理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尤其在失事民船救助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弊病,特别是其远不能适应晚清开放通商后复杂的海上救助环境,这促使光绪朝做出改革海上救助制度的重大举措.海上救助与管理制度是清王朝管理海洋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艰难演进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我国贫困人群的现状以及我国不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论述,强调政府要承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要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对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义务教育救助、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地位,保障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寻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问题的解决对策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行探析,首先依据制度变迁把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分析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其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立法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难点,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救助管理制度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救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亟须予以完善。完善我国的救助管理制度,应把握宪法的立法原意,提高制度的法律位阶,构建相应的司法审查,完善救助的具体制度,确立民政的代理地位,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突出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明确各部门的相互配合,解决人员的安置困难,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深化经济改革、消除贫困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或重建。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指出社会救助改革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应由贫困性社会救助、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和互助性社会救助四个方面构成。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建立资源供给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新婚姻法在许多方面都作了较有力度的修改与完善,特别是专门增设了“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一章,本章的三个重点问题:一是对实施家庭暴力、家庭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二是离婚损害赔偿的务件和责任;三是对离婚时实施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共同财产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人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以前的收容遣送制度正式被救助管理制度代替,救助管理制度在前制度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还是存在救助站无人可救,救助站的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我国可以从救助民营化、被救助人员类别化、行乞职业化三方面完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54-62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一百八十四条共同确立了我国规制善意救助行为的制度体系。得益于国外好撒马利亚人法的经验,《民法总则》从善意救助者请求权体系、紧急救助者责任豁免两个层面建构了我国善意救助制度的理论逻辑,以此回应近年来频发的救助他人反被讹、路人见危不救等现象所引发的"社会诚信"与"社会道德"问题。在初步建立起善意救助制度的条件下,当前仍须从严格适用紧急救助者的责任豁免规则、确定非紧急救助者有限制的责任豁免、明确善意救助者侵权责任承担三个路径,完善我国的善意救助制度,在保障善意救助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受助人的利益,发挥善意救助制度的预期效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法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通过论述及评估南京政府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来考察南京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