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经查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1021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物中,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物有275种,占到总量约1/4,其中包括档案、公报、会议资料、政府文件、资料汇编、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名人年谱、家谱、日记、手稿及书信等,且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分成3个时期: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经历了2000年以前起始发展,2000-2010年波折发展和2010年以后波浪增长3个发展阶段。分别阐述了3个阶段里非书刊的整理出版状况与特征,呈现出的问题表现为:从文献类型看,极不平衡;从出版机构看,过于集中;从出版内容看,选题集中;从编制形式看,索引缺失4个方面。需要出版社从协调选题,加大调研,突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民国时期文献记录着我国38年特殊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荣辱兴衰,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整体看,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为此,2011年,国家图书馆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旨在联合国内外文献存藏单位,通过文献普查、征集、整理出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有效地抢救与保护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870001)基金资助的《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一书,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以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馆学著作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以及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来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明辨其是非得失,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作为一部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述史,该书是作者范凡女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反复锤炼而成的,将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史的构建提供一块可靠基石。  相似文献   

4.
段晓林  庄雷 《图书馆》2021,(1):107-111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应不低于1500种。2000年后,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20余种大型影印文献,收录的原版目录著作超过700种。文章对新版文献的出版概况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版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出版趋势,以期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进一步出版整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出版,这几年听到讨论最多的,就是数字出版和纸书的前途,我对这两种讨论的回答是:数字出版定会愈加蓬勃高速地发展;纸书不仅不会死,而且经过了几年的过度,已经适应了与数字出版并存的状态,就像手机现在已经人手一部,可固定电话依然还有着相当规模的应用。纸书还在,作为一个传统的出版人,我们的使命也就还在。数字出版当然也具备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纸质图书依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甚至纸质图书的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被传承的文化。从人类阅读和文化传播的历史表象上看,纸质图书取代古老的竹简只是因为纸张比帛、竹  相似文献   

6.
1988年中国书籍出版社曾出过一本《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这在当时可算是有关研究邓小平思想的第一本出版物。此前,虽然报刊上已经有文章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但系统研究并正式出书的好像还没有。《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经过是:1988年初农历春节期间,我去参加原上海学联在京的老战友聚会,听郑兰荪(时任北京空军副政委)说他写了一本关于邓小平思想的书,出版社不敢出版。我眼睛一亮,感觉这是一个有时代性的好选题,就说这书可以出。回单位向领导说了,得到首肯。当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边春光所长虽从出版局长岗位退下来了,但…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社会法规汇编》是将民国时期的各种社会法规全面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法律文献,属于一次文献的范畴,不仅填补了民国时期专门法律汇编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于我国今后的社会立法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文献图书出版,是一个繁琐而又艰苦的过程。编辑策划该类图书来说,既要考虑图书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价值,又得让其在市场上有所表现。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出版一本高水准的文献图书并非易事。《民国时期社会法规汇编》是将民国时期的各种社会法规全面收集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很好地研究民国时期的警政历史,提高此时期的整体研究水平,文章对国家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开展了入馆文献调查,同时对国家图书馆网站的民国时期文献联合书目、CADAL等民国专题数据库和多家图书馆在线书目进行检索,全面梳理了民国时期警政图书出版和收藏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警政图书从版本、作者、内容、时间等角度展开分析,以期对民国时期警政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范凡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一书,注重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调查统计,围绕图书馆学核心内容进行阐释,有着宏大而开放的学术体系,全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的规模与特色,是近年来有关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该书继往开来,对推动民国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行同志主编的《学报编辑学研究》一书即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一本荟萃了陕西高校学报部分编辑同仁研究成果厚重的书。看到集子里那一个个熟悉的作者的名字以及一篇篇有见解、有体会的编辑学研究论作,一种亲切感、钦佩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1945.8~1948.10)东北工业文献70余种.这批文献具有战时性、地方性、档案性、研究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对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业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其基本状况、特征特质、史料价值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发挥其数字化功能、寻求合作整理出版、编写书目和文献提要等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广州大典》二期项目的启动,民国时期广州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文章分析了民国时期广州文献的多重属性及其特殊复杂性,探讨其时间、地域、内容范围,并从各家关于地方文献的论争中得到启发,提出民国时期广州文献的核心集为广州相关文献、扩展集为广州出版文献、边界集为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并据此构建了"核心集目录——扩展集目录——边界集目录"的目录编制路径,以达到全面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民国时期广州文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界》于1943年12月在重庆创刊,编辑者为"出版界月刊社",至1945年3月累计出版第1卷第1期至第2卷第1期。该刊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出版界全貌,可为当代人研究国民政府的战时文化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全面揭示《出版界》的出版背景、文献内容、国内现存状况等相关内容,希望对想要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百态的读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标志性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追求已经为众多出版社所认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柞蚕》一书显然不失为一部标志性出版物。先看一组数字:作者八十余名,其中有六十多人系书中所涉及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18年6月,"回眸与展望: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继2016年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再次举行。会议围绕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原生性保护工作、文献整理与出版、专题文献收集研究、国内外收藏机构馆藏、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综述其整理与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印出版与数字化开发并重、数字人文技术助力深度开发、馆际合作和互助共赢形成共识是今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仍需在原生性保护技术、海外存藏普查范围、外文文献研究力度,以及学者和存藏机构合作研究等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6.
《禁锢与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蓦然回首丛书”中的一种)一书,虽然只有15万字,但我却看了很长时间,原因是其中的错误太多了,令人不能卒读。且不说书的内容,单它那文字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17.
《傣族书目》是一部收录傣族研究文献的专科目录。也是一部由中国傣族文化研究者编纂,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出版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文通过对《傣族书目》一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其不仅有专科目录的编纂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目录学研究工作者和傣族研究学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感谢各位朋友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美丽的珞珈山下和大家谈谈数字出版。今天可能是我这一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各位嘉宾的演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今天上午方卿教授和范德韦尔教授的演讲,他们谈到的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多看苦苦追求和投入了巨大资金四年要做的事情。今天我想用多看的实践为二位教授所讲的内容做一个注脚。我所讲的东西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说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关系,传统上很多人都认为电子书是一种介质的更替。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在移动互联的驱  相似文献   

19.
张胜哲 《大观周刊》2011,(41):36-36
2011年3月.线装书局出版了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教授、李风华副教授主编的《清代至民国时期河南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一书,该书内容厚重、成果突出,可谓是近年来灾荒史研究的最得力之作。本文不揣浅薄,对研读本书中的感悟所得做一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乃至整个灾荒史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中的出版数据为研究样本,纵向梳理出版历程、横向描摹版图群像,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日本文学类图书译介出版事业的发展脉络和活动轨迹,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出版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